南京江北新区首家国内一流的ICU投入使用危急重症不过江经过精心规划和高标准、紧锣密鼓的建设,南京江北新区首家国内一流ICU——医院江北院区ICU于10月12日正式启用。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重症医学科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重症医学诊疗和会诊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江北院区重症医学科前期的筹备与建设工作凝聚了ICU团队的心血与努力,国内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悉心指导,亲自参与设计并监理,多次深入院区现场指导工作。重症医学科是救治重症患者的临床基地,以最大限度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医院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开展各类型大手术的重要支持专科。医院没有独立的重症医学科,与医院合作共建江北院区后不仅要成立独立的ICU,还要达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水平。江北院区ICU承载着江北人民“危急重症不过江”的希望,是重点打造的特色科室,这也正是院方认真规划、精心打造许久才正式启用的原因。它将与急诊、创伤中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早期识别危重病人,快速转运救治。病区配置国内领先血滤机(上)配置先进的病区(下)10月12日启用的医院江北院区重症医学科是目前江北地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ICU,严格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规范建设。现有监护床13张,每床配备有可以随床转运的监护仪。配备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床边血滤机、床边B超机。配备有创、无创、专用于转运的各型呼吸机。配备有重症单人间、负压病房。诊疗流程、技术规范不打折扣启用当天,邱海波教授就对大家提出高要求。医护团队认真聆听病区和设备是崭新的,但这里的医护人员却早已身经百战。他们来自国内一流的医院ICU团队,熟练掌握了重症医学的诊疗流程和技术规范,对危急重症的处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部与江北院区ICU还坚持每周两次业务学习、病例讨论,实现步骤、节奏、质量一致。一流团队进驻江北,人才动态管理本部与江北院区ICU实行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团队所有医护人员统一排班,根据两边收治病人情况调整人力资源。对于新启用的江北院区ICU来说,医院强大的重症医学团队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狠抓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开放式工作站,无死角监控邱海波教授一直强调医疗质量与安全,把好每一个关,做好每一个细节,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病区监控度无死角,医护人员能及时捕捉到患者病情的变化,以快速反应。医院重症医学科介绍1学科概况医院重症医学科始建于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重症医学科之一。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支医护人员梯队合理、技术精湛、救治能力突出的优秀医疗队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年被评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同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症医学领域唯一的诊疗中心;年成为全国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暨江苏省重症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年经东南大学批准成立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并创国内首家器官损伤与功能重建实验室,为临床诊断与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平台。2医疗特色重症医学科是救治重症患者的临床基地,擅长诊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危重症的救治,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急性肾损伤和肾衰竭、严重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肝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严重多发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重症患者。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形成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诊治为核心的专科救治体系,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专科技术特色奠定本学科的专科地位,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的重症医学诊疗和会诊中心。每年收治各类重症患者余例,接受来自省内外会诊余例,辐射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与其中20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帮扶关系。3科研工作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卫生行业重大专项课题3项,“”项目子课题1项、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累计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分。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0余项。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余人,近5年招收来自全国31各省市的重症医学进修医生和护士余名,均已成为全国各地重症医学科骨干。学科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Ulm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国际业内一流学科建立了密切学术联系,先后派出多名医生前往学习,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指导科研及教学工作。年成为欧洲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病学会在中国的四个合作中心之一。朋友留步,赞完再走不迟!
宣传部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