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收听◆
患者聂阿姨今年57岁,发现血糖升高13年。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I期(双眼),一直使用预混胰岛素30R,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及阿卡波糖片联合降糖治疗,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6mmol/L左右,餐后血糖8mmol/L左右。于年4月开始,血糖波动较大,尽管控制饮食,加强活动量,血糖仍有波动,尤以空腹血糖波动为主,最高时16mmol/L左右,低时6mmol/L左右,为进一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于年6月就诊于我院治疗。
查看了患者血糖后,发现其血糖波动确实较大,这样下去很容易加重视网膜病变,出现眼底出血,导致失明风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聂阿姨的血糖剧烈波动呢?
经详细检查后,发现聂阿姨的肝功能有明显变化,短短半年时间,院内肝功能检查结果从正常升高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示U/L,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1U/L。我们立即给予补肝、降酶治疗,肝功能异常指标(转氨酶)有了明显下降。接下来我们给予四次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有了很大改善,空腹血糖降至6mmol/L左右。出院后半月进行随访,空腹血糖仍保持控制在6mmol/L左右。
回想此患者,为何此次血糖这么难控制,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所以我们平素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哪些因素会影响肝功能异常呢?最常见原因如脂肪肝,肝炎等。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为何会引起血糖波动?
肝脏是糖代谢中心,肝功能异常时,通过糖异生(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丙酮酸的三碳化合物和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的糖原合成就会下降,导致肝对血糖回收能力下降,而血糖升高,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异常,糖异生减少,氨基酸不能被转化,体内乳酸含量增加,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性,可见肝功能异常,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大的。
大家都知道口服药物对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损伤,为避免肝脏进一步受损,所以我们对聂阿姨的用药进行了调整,完全使用胰岛素治疗,暂停口服降糖药物。在临床过程中,有很多患者不接受胰岛素治疗,尽管我们医生都磨破了嘴皮子,也无法说服患者,一听说打胰岛素,大家反应特别大:“大夫,是不是我的病重了?”“我死也不打胰岛素!”“我是不是打了胰岛素就离不开了?”等等。其实,起始胰岛素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希望大家正确看待胰岛素降糖。那什么是胰岛素呢?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一种降糖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激素,一种降血糖激素,是自身产生,对肝肾功能无损伤。从年胰岛素问世进入临床后,大大减少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20世纪著名糖尿病学家Joslin曾这样描述,在没有胰岛素的年代,1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男孩的平均寿命为1.3年,30岁和50岁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4.1年和8年,大家想想那个时代示如此黑暗,得了糖尿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从年开始,糖尿病人看到了希望,因为胰岛素问世了,自从胰岛素问世,糖尿病死亡率大大减低,从此开始了胰岛素降糖时代。
像上面所说的这位聂阿姨,如果坚持使用口服药物治疗,不但血糖下不来,而且可能会使肝功能受损加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而此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但血糖控制稳定,避免肝脏进一步受损,肝脏恢复后,对血糖也有一定修复作用。
可见,胰岛素治疗,在降糖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大家正确看待胰岛素,正确看待、使用降糖药物。
文/医院医师、《中华糖友》编委初志华
播音/王大米
近期广播推荐
只需一分钟,颈椎病无影踪!
脚上有个“皇帝”穴,心脏血管就通了
吃辣椒的"副作用",99%人都不知道
按摩人体这几个“窝”,让疾病无处可藏
王明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吃肉吗?
冯燕红:“规律用药”血糖为何下不来?
“小空间,大麻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低血糖来临,你敢吃糖吗?(语音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新进展(语音)
中医大夫“糖友如何巧吃火锅”(语音)
两个病例观糖肾病的蛛丝马迹(语音)
聆听之后,
愿享同感。
《中华糖友》
没听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