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凉拌木耳,结果险被“夺命”?
近日,杭州的王阿姨(化名)没啥胃口,拿出冰箱里冷藏的黑木耳,打算做个酸辣凉拌木耳开开胃。然而,吃完一个小时后,她出现了呕吐、腹痛等症状。次日清晨,家人发现王大妈不对劲,急忙将她送医救治。经检查,王大妈肝肾功能恶化,需进行肾脏透析治疗。经ICU医护人员抢救,王大妈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医生表示,这不是简单地吃坏了肚子,而是发生了食物中毒。经了解,原来王大妈食用的这盘黑木耳,在冰箱里整整泡了两天!尽管王大妈在做凉拌之前,特意把黑木耳在水里煮了一遍,也没能除掉木耳上的“毒”。这并不是偶然。这些年来,媒体曾报道过多起黑木耳中毒的病例:年8月
杭州母子三人在一天中午吃过一盘凉拌木耳后,第二天傍晚陆续出现呕吐、肚子痛、精神萎靡等症状。其中,症状最严重的7岁女孩入院后迅速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医院抢救,依然全身多器官衰竭,病情危重。
年7月
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一名28岁女性因为一碗泡了两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
年7月
温州的一对夫妻吃了木耳炒鸡蛋中毒。先生吃得少、症状轻,很快自行恢复。但妻子中毒较深,先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后逐渐发展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抢救。
为啥毒木耳的“威力”这么大?
医院ICU方堃主任医师表示,其实干木耳本身没有毒,而是泡发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各类食用木耳中毒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患者食用的黑木耳一般都泡发了2天以上。木耳在长时间泡发过程中可能会滋生一种叫作“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它会代谢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也就是木耳“毒人”的罪魁祸首。米酵菌酸的危害有多大?它的毒性等级为剧毒,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主要人体脏器,中毒者会出现呕吐、意识不清、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惊厥、抽搐、休克、器官衰竭等症状。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后发作的潜伏期通常为半天到一天,长的可能达到3天。由于没有特效药,临床往往只能使用血浆置换、肾透析等对症治疗,致死率高达40%~%!它还耐高温、难溶于水,℃下处理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即日常烹饪中清洗、焯水、煮熟等方法难以去除。所以即使是泡过的木耳认真清洗、做熟,毒素也没办法完全去掉,就算是少量摄入也会引起中毒。中毒这么可怕,木耳还能吃吗?
虽然错误地泡木耳会产生毒素,但大家不能因噎废食,只要认真正确处理,木耳依然是美味爽口的高营养食物。注意以下几点,便可安心食用:1.注意清洁。浸泡前先用流水将干木耳清洗一遍,并用干净的清水泡木耳。注意保持浸泡容器和周边环境的清洁,如果浸泡木耳的地方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没洗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这些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就会变成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2.注意时间。正常的短时间泡发产生米酵菌酸的概率非常低,冷水泡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最好不要泡过夜;如果用开水或热水,10来分钟就可以把干木耳泡开,进行下一步烹制。3.注意温度。椰毒假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室温比较高(超过了20℃),或者浸泡木耳2小时之内无暇处理,可以放到冰箱冷藏室。4.该丢就丢。如果检查泡过的木耳时,颜色上浑浊、闻到了异味、或者摸到了黏糊糊的手感,一定不要食用了,要果断把木耳丢弃!一般吃不完、久泡的木耳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一次不要泡太多。5.及时食用。如果木耳泡多了,可以吸干水分并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如果是已经做熟调味的木耳,考虑到这时已经很难做到吸干水,应尽快放冰箱,并且冷藏条件下不宜超过24小时。不仅是泡木耳,泡银耳、香菇、豆皮、腐竹等其他干货也同样需要注意!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杭州、广东卫生信息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