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喜迎盛会开,春秋古城迎贤来。作为我国肝胆病领域学术水平、规模影响均居前列的盛会之一,第十一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6月26日在江苏常州圆满落幕。会议期间,约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深入交流肝病学术研究成果,探讨肝病防治大计。
在大会期间,肝胆相照平台特别医院李俊峰主任担任主持人,打造全新访谈栏目--“肝胆相照会客厅”,与行业内杰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肝病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期,我们聚焦“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演变”,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医院陈煜教授带来精彩讲解,快来看看吧!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演变
在临床上大致有哪些特征?
陈煜教授: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失代偿综合征,ACLF患者在疾病特征上有其一致性,但ACLF具有独特的动态演变过程,不同患者的病情演变和临床结局有明显区别。我们前期基于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分析了例ACLF患者在12周随访期间的临床过程,基于预后、时间发展轴、动态指标的具体量化标准,以PTA恢复至40%以上、TBiL下降至峰值的50%为临界点,以4周和12周为时间节点,涵盖了ACLF的所有人群,提出ACLF新的临床分型,将ACLF分为A快速进展型、B快速恢复型、C缓慢进展型、D缓慢恢复型、E缓慢持续型五种类型。这种新的ACLF分型既考虑到患者肝病基础,又兼顾患者的病情演变特征,对判断患者预后及选择合适治疗干预措施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针对不同的病情演变,临床上是否有预警指标
它们的应用价值如何?
陈煜教授:ACLF整体预后凶险,早期预警、早期预后判断至关重要,其相关研究始终处于肝病研究的热门领域。国内指南和APASL相关指南中均强调凝血功能PTA/INR、TBiL是判断ACLF病情至关重要的两项预警指标。我们提出的ACLF新分型,也是重点参考PTA和TBiL这两项指标,通过结合ACLF患者这两项指标的临床动态变化过程,将患者预后模式分为三类:恢复,进展和持续。例如:PTA恢复至40%以上且TBil下降至峰值的50%则提示预后较好。
此外,AFP动态变化趋势也是ACLF病情重要的预警指标。我们初步分析了各分型之间AFP水平以及变化,发现AFP基线水平及入院7d内变化趋势对ACLF临床动态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是对患者快速恢复的预测,基线AFPng/ml、入院7d内AFP动态升高的患者快速恢复率增加。
针对以上不同病情演变的ACLF患者
处理原则有什么不同?
陈煜教授:针对不同病情演变将ACLF进行分类,其重要意义就在于为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是否需要紧急行肝移植、人工肝频次、是否继续内科治疗)奠定基础。相关理论成果我们已在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针对不同临床分型ACLF的处理原则在文章中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对不同的临床处理原则进行简要介绍:
A快速进展型:病情进展快,应紧急或优先考虑肝移植,人工肝治疗效果较差,或者没有人工肝的干预时机。
B快速恢复型:不需要肝移植,可能需要人工肝治疗或者较少次数的人工肝治疗。
C缓慢进展型:可进入肝移植队列,等待或择期肝移植。人工肝治疗次数较多,但效果可能不理想,应争取以延长存活时间并成功过渡到肝移植为目标。
D缓慢恢复型:应加强内科、人工肝和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脏再生,避免急于行肝移植,避免一个可能恢复的肝衰竭患者“被肝移植”。人工肝治疗效果好,治疗次数可能较多。
E缓慢持续型:肝脏恢复时间较长,在控制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后,即使肝功能指标未达到恢复标准,但在做好宣教后,该医院或者居家休养,定期复查随诊,不必持续住院治疗,有助于减少卫生经济负担,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人工肝治疗可能会加快病情恢复,但效果有限。
专家简介
陈煜教授
?肝病中心四科(原疑难肝病与人工肝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秘书长、重肝及人工肝学组副组长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协作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副组长
?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重症肝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人工肝学组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卫生百名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年度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师
主持简介
李俊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医院感染科科副主任,兼任传染病研究室主任,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兰州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分会全国委员,医院协会感染病分会全国委员,医院协会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应用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人工肝学组委员。
本文由肝胆相照平台特邀编辑-首都医科医院李珊珊医师根据访谈内容整理。
精彩推荐
第55期:韩涛教授团队:基于临床指标变化趋势构建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动态预测模型
EASL热评丨陈煜教授:新型肝透析装置DIALIVE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效果显著
鲁凤民教授:CHB患者低病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GanDanXia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