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肝胆胰外科陈刚主任、胡宗强副主任医师团队,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下,成功实施一例原发性肝癌右半肝切除术。手术切除肿瘤位于肝右后叶,总体积约12x8x8cm。
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因右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右侧肩背部疼痛,到当地社区村卫生室输液治疗后腹痛缓解,于年12月11日至医院就诊。腹部彩超提示:右肝占位,大小约8.5cmX8.2cm,考虑肝癌可能。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寒战、发热,无乏力、食欲缺乏,无腹胀、腹泻,无咳嗽、咳痰,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尿黄,无头晕、头疼。
术前检查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肝脏肋下未及,Murphy征(-),肝肾区无叩击痛,肝颈经脉回流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3-5次/分。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特殊异常。
肿瘤标记物:AFPng/ml;
乙肝两对半:HBsAg(+),Anti-Hbe(+),Anti-HBc(+);
HBV-DNA:IU/ml
肝脏储备功能DDG检测:ICGR.1%,R15m1.5%;
影像学资料:腹部CTA提示肝右叶占位,考虑肝癌,腹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见下图)。
平扫
增强
CTA
肝占位与血管的关系
诊断:1.原发性肝癌;
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
(一)临床决策依据
患者有乙肝背景,肝炎全套提示:HBsAg(+),Anti-Hbe(+),Anti-HBc(+);HBV-DNA:IU/ml,腹部CT提示:右肝占位,静脉期为低密度影,动脉期快速不均匀强化,符合典型肝细胞癌表现;肝脏超声造影提示:肝右后叶实性等回声包块,大小约9.0cmx8.3cm,多考虑肝癌。肿瘤记物AFPng/ml;患者诊断:1.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诊断明确。
(二)术前讨论:
据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分期为Ib期,首选手术切除;据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ClinicLiverCancer,BCLC分期)为B期,推荐治疗方案为TACE。
1.该患者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2.患者目前乙肝处于活动期,是否需要等患者乙肝DNA阴转后再手术?
(三)临床决策
据患者术前相关检查,患者肝功能Child-PughA级(5分),体力活动状态(performancestatus,ps)评分0分。相关检查提示心肺肾功能无异常。肝脏储备功能DDG检测:ICG15分钟滞留率R.1%,R15m1.5%,可耐受半肝切除术;据CTA所制作的肝脏3D精确测量数据提示:肝脏体积.05ml,占位体积.86ml,残肝体积约.19ml,残肝体积/原肝体积=0.81.经我院多学科会诊讨论(MDT)后最终决策:
1.患者肝细胞癌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无绝对手术禁忌,肿瘤局限,有根治性切除条件(a.肝静脉、门静脉、胆管以及下腔静脉未见肉眼癌栓;b.无邻近脏器侵犯,无肝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c.肝脏切缘距肿瘤边界1cm),因此,决定行肝癌(肝V,VI,VII段肝癌切除)切除术,具体切除范围据术中B超调整。
2.患者术前HBV-DNA(+),为预防术后乙肝急性爆发引起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术前予每天口服恩替卡韦片抗乙肝治疗,术中肿瘤切除前及肿瘤切除后分别予抗乙肝免疫球蛋白U静脉滴注。
手术过程:术中发现肝右叶(肝V,VI,VII段)内有一9.5cmX9.0cm占位,考虑为肝癌,肝中静脉右侧约2-3cm处可见数个小结节(直径小于0.5cm),转移瘤不能排外,左肝内未见转移灶。遂决定行“右半肝切除术(肝V,VI,VII,VIII段及I段的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术中第一肝门阻断3次,第1次阻断10分钟,第2、3次阻断15分钟,每次阻断间隔10分钟,术中残肝边缘多点取材送术中冰冻检查提示:切缘阴性。手术时间3小时,术中出血ml,术中未输血。
术中所见:
残肝断面
切除标本
术后病检回报:肿瘤部位:肝右后叶;组织学类型(WHO年分类):肝细胞癌伴坏死。Edmondson-Steiner分级:Ⅱ-Ⅲ级,肿瘤大小:12x8x8cm,部分区肿块紧邻肝被膜尚未突破,近癌旁肝组织内(1cm)未见卫星结节,近癌旁肝组织未见MVI,评级M0;脉管癌栓(-)。
术前与术后相关指标对比表:
表一:血红蛋白(HGB):
日期
HGB(g/L)
-12-11
-12-19(手术当天)
-12-28
表二:肝脏酶学、胆红素变化数据表:
日期
ALT(IU/L)
AST(IU/L)
TBIL(umol/L)
DBIL(umol/L)
-12-11
52
36
4.9
1
-12-19
18.2
3.2
-12-21
21.7
7.2
-12-28
72
32
12.1
6.4
表三:AFP变化数据表:
日期
AFP(ng/ml)
-12-11
-12-28
.5
术后腹部CT:右半肝切除术后改变,未见明确残余病灶或转移灶
术中、术后未输血,术后予抗感染、保肝、营养等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9天出院。
-01-7回院行术后第一次TACE治疗,术后AFP变化数据表
表四:AFP变化数据表
日期
AFP(ng/ml)
-01-07
.3
-01-12(TACE治疗后)
.8
我们将持续随访患者远期恢复情况。
医生团队介绍
科室主任
陈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肝胆胰外科科主任,肝移植团队骨干成员,省内临床医学知名专家,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现任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协会肠外肠内营养委员会委员、昆明市医学会普外分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先后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项9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3篇,从事肝胆胰外科20余年,在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肝胆胰外科团队
左褚光,中胡宗强,右李镜锋
胡宗强,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昆明市“临床医学知名专家”。
褚光,肝胆外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年于医院参加工作,默默工作,讲奉献,不浮华。人生格言:医学博大精湛,学习深钻细研。
李镜锋,男,年生,肝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专业。年7月开始在医院工作,擅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微创手术,人生格言:你给我一分信任,我还你十分健康。
加入普外群聊,请扫码
获取更多普外科资源,请扫码加小编阿仁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本期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