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德工程师学院传播者(Botschafter)团队以“重返觉醒年代,传播红色精神”为口号,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线下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和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以及线上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之后,团队成员进一步走访居住地的红色基地,了解当地的红色故事,学习前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基地介绍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四明山烈士陵园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宁波樟村。始建于年,由浙江省第二军分区、宁波专员公署、鄞县人民政府兴建,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革命烈士陵园之一。四明山烈士陵园总用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主要由纪念塔、烈士纪念馆、室外兵器陈列、群雕、烈士墓地等建筑组成,共分为人口广场区、革命回顾区、瞻仰励志区、烈士墓区、爱国主义教育区、文物保护区6个区域。
人口广场区以集散休闲功能为主,人口广场中心设置一大理石艺术地雕,其上刻画鄞州革命史迹地图并标示方位。革命回顾区主要分罗浦暴动纪念碑和题词墙两个部分,配置了大量景观水面、林荫大树阵和五星水池,左右两边有一对大型雕塑群。瞻仰励志区主要为纪念碑悼念广场,可同时容纳人,广场中心是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44.12米。烈士墓区采用草坪台地墓葬,搭配灌木带和铺装小路,墓穴有穴。爱国主义教育区主要由兵器陈列园和革命史迹陈列馆两部分组成,兵器陈列园布置了一架歼六战斗机、一辆59式中型坦克和一辆99主战坦克;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共两层的革命史迹陈列馆位于纪念塔东侧,由门厅、序厅、基本陈列厅、机动展厅和多功能展厅五部分构成。文物保护区处于陵园的东南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绿化环境、两座纪念碑亭和一方五圆烈士墓,并将原有纪念碑基座上的四面大浮雕改建成新景观。纪念碑高18.5米,由花岗石砌成,正面有郭沫若题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望着这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庄严肃穆。
历史背景
四明山区地势复杂、重峦叠嶂。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肯定的全国19块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为毛泽东指出的南方七大游击根据地之一的浙江东鄞南部游击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无数党的优秀儿女,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成立前战局
年4月底至5月初,日机开始轰炸宁波,毁屋余间,死伤居民五六百人,宁波遭受空前浩劫。8月6日,浙东抗日打响了第一仗。当日上午,日舰侵入象山石浦铜瓦门,当地守军败退。守驻石浦的余名盐场税警官奋起组织保卫战,激战12小时,迫使日军逃回军舰。年7月17日,日军侵占镇海城关、小港、江南等地,18日,国民党守军一九四师在十六师48团的增援下进行英勇反击,一九四师师长陈德法亲临前线指挥,经过五昼夜的浴血奋战,于22日晨击退日军,收复失地。此战役共击毙日军近名。10月27日,日本飞机两度侵入宁波市区,在开明街一带闹市区撒下带有鼠疫病菌跳蚤、栗子、麦子、传单等物。10月30日起,该地区连续有人患上鼠疫病死亡。为了防止鼠疫继续蔓延,国民党鄞县政府不得不于11月30日焚毁疫区全部房屋,这场鼠疫中,有名有姓的死亡人数达人。年4、5月间,宁波各地相继沦陷4月19日,镇海沦陷。次日,宁波(鄞县)城区沦陷。22日、23日,慈溪、奉化、余姚也相继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镇海县城陷落后二三天内,被屠杀的民众有40余人。5月30日,日军余人进犯鄞西大皎村,焚毁房屋多间,烧死3人,枪杀11人,强奸妇女40多人,抢劫财物无数。5月,日军侵占象山茅洋后,设立“华中矿业公司”,4年内掠夺五狮山砩矿资源10万吨(有5万吨来不及运走),被屠杀或迫害致死的矿工达余人。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辟浙东根据地的决策,在华中局领导下,中共江南区委指示路南特委,要浦东工委组织武装挺近浙东敌后。5至9月,由浦东工委直接领导和秘密控制的武装余人,分七批先后抵达浙东三北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南渡部队不久与中共宁属、绍属特委取得横向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创建浙东游击根据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2)革命根据地成立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八大战略之一,是华中抗日的东南前哨地,它包括四明、会稽、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以北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位于杭州湾两岸,沪、杭、甬之间,东濒东海,南迄东阳至宁波公路,西跨浙赣铁路金(华)萧(山)线两侧,北达黄浦两岸地区。拥有四百万人口,一万余人的抗日武装。
“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新四军在华中作战的战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明确指出:浙东方面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华中局为贯彻这一指示,将开辟浙东、浙西两地工作的任务交给苏南区党委书记谭震林负责。年5月至9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派遣武装部队分七批共余位指战员,从浦东南渡杭州湾到浙东三北地区,与浙东抗日自卫武装一起开展抗日斗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先后派谭启龙、何克希、顾得欢、张文碧、刘亨云、连柏生等一大批干部和武装到达浙东、领导浙东的抗日斗争。年7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由谭启龙任书记,何克希、顾得欢、杨思一、刘亨云等为委员的浙东区党委,指挥浙江敌后的武装。
年4月,梁弄解放。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等党政军进驻梁弄横坎头村。在中共浙东区委的领导下,以四明山为根据地,以梁弄为指挥中心,经历大小战斗次,攻克县城2座,攻克敌伪据点多个,毙伤日军人,俘虏日军21人,毙伤汪伪军人,俘虏伪军人,解放同胞万人。抗日武装力量由最初的人发展成为余人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同时开辟和建立4个专区,16个县级政权。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3)陵园由来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余姚梁弄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年5月至9月,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余人,南渡杭州湾,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年4月,浙东抗日军民解放梁弄后,浙东区党委进驻梁弄镇横坎头村,从此这里就成了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在中共浙东区党委的领导下,以四明山为根据地,梁弄为指挥中心,经理大小战斗次,建立地级政权四个,解放同胞万人,余名指战员英勇献身。年12月,“四明特办”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为了悼念李敏、徐婴、陈晓云、严培远等12位在抗日反顽战斗中牺牲的死难烈士,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在樟村许家前晒场,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会后,人们护送灵柩,经樟村、崔岙、许家、蜜岩、朱汤等樟溪河两岸的村庄游行一周,将烈士灵柩安葬在现在陵园的右前方,墓前还竖立一块书有“抗日阵亡将士,反顽殉难烈士纪念塔奠基石”的大石碑。这是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第一块奠基石,也是这座陵园的由来。
参观感悟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明处处留忠骨。红色四明山不仅有风景秀丽的白水冲和丹山赤水等自然景观,更有红星闪烁的革命遗迹,是一个遍布先辈足迹的革命场所。在纪念馆中,我们见证着先人一个个的倒下,同时也见证着后人一个个的奋起,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的开拓者我们也将不断前进,也是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跟敬意,以及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为了一个契机,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多少代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担。犹如当年红军过河攻占高地,冲锋的战士踩着水中战友肩膀过河,不时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这种奔跑却没有停止,因为他们知道有不停的往前冲才有胜的希望,战友的牺牲才是值得的。而现在我们有如那些冲锋的战士,我们也必须不停的往前跑,往前冲,不住脚步的去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辈,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实现一个全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华之崛起。
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烈士,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珍惜他们为我们所争取的幸福和权力,如何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不辜负他们,如何向他们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又如何尽自己的力量把祖国建设更加美好。我们大学生已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不应该因某时的心中迷茫而堕落沉沦,应该确立自己的远大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之奋斗。看着这一张张黑白的影象和我们所生活的五彩世界,我们在惊叹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不应该发觉自己身上的重担吗?我希望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来到这个庄严肃穆的地方时,可以展示给他们我们创造的美好,可以对得住他们并自豪的给他们吟唱曾属于他们的诗,我们与他们同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年的风风雨雨,年的励精图治。新看今天,我们拥有的是丰硕的成果。回顾昨天,却是斑斑的血痕。倭寇的贼船曾侵扰过沿海人民;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八国联军飞扬跋扈,列强们疯狂抢掠我奇珍国宝;圆明园在兽蹄下灰飞烟灭,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肆意践踏我国的锦绣山河,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黄河在咆哮,大地在哭泣,祖国的儿女在苦苦挣扎,在奋力抗争。而正是由于共产党跟这些革命志士的努力拼搏,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才有了如今的新中国。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坚定理想信念。以信念为舟,政治为帆,以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为指路灯塔,为梦想乘风破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潜行,学习革命的红色精神,铭记革命的艰苦历史,时刻拥护党的权益,真心实意,脚踏实地的为党和人民做奉献,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此次学习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我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在学习中勤勉努力、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勇往直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然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微不足道,每个人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奉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们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金澎涛
宁海基地简介
宁波市宁海县梅花村曾召开过关乎台属地区革命的梅花村会议。梅花村会议确定了浙东地区党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到台属地区的决策,是浙东党组织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背景
村中的民宿原先名为白岭根村。当年叫做梅花村会议也与当年的历史有关。当时会议于白岭根村地下党员葛希根家中举行,此次会议决定将浙东党工作重心转移到台属地区,做出了“台属地区作为发展浙东地区游击战争的中心,出发点以及立足点”的决策。因会议正值正月,在会议结束之际,顾德清同志看向窗外大雪纷飞梅花盛开,联想到陆游的“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于是此次会议命名为梅花村会议。
参观感悟
走过梅花村大桥,还未进入村子,就能看见每个路灯杆上都挂着“江南红村,浙里梅花”的宣传标语。踏着石板铺就的小路,进入村子各式的红色路标应接不暇,有解放路、延安路、梅花大道等等。同时还有不少红色旅游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景点。重走九曲桥,那一段历史仿佛出现在眼前。
随后去到村内农家乐,红梅影院等,了解到梅花村文化产业链: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加大了对村内的基础建设投入,将梅花村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到了文旅融合,带动了经济。
——陈京翔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