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治病帮你回家
一名普通扶贫干部的一天
一位肢体二级残疾无劳动能力的母亲,一位有先天尿路狭窄九年求医未愈饱受病痛折磨的男孩,一位不惜气力老实肯干却无力回天的父亲……
年4月,这样一个三口之家在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中被再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巴彦县西集镇政府扶贫干部常法权便成为他们家的贴心人,朝思暮想千方百计,力求让一家人依靠政策渡过难关。
壹政策雪里炭贫病心亦暖
常法权帮扶的贫困户户主叫杨凤龙,他的妻子叫盛艳香,他们唯一的儿子叫杨孩(化名)。他们家最大的难题是杨孩患有严重肾病,天一冷就越发严重,现已发展为尿毒症早期。这些年杨凤龙种地打工从不偷懒,挣的所有钱都用在给孩子治病上。可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孩子从6岁到15岁,一直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常法权准备春节前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1月3日,常法权到杨家例行走访,看到了意外的热闹场面。
屯子里的好心人都来盛艳香家看望,争相为她出主意:有的说,这么严重,必须赶紧送哈市治疗;有的说,医疗费用沉重,政府能不能给拿几万块钱;有的说,得上媒体呼吁大家捐款,谁谁谁之前就捐了4万块钱……七嘴八舌,各有道理。
可是主意虽好,远水解不了近渴呀。医院,盛艳香又犯愁了。此前反复住院,自己的积蓄早就花完了,能借的亲属也都借过了,再想看病,钱从哪里来?
常法权就势当众讲解党的扶贫政策:感谢大家关心孩子,但千好万好,都不如党的政策好。我镇贫困户年度新农合已经全部由政府统一缴纳,而且交的是报销比例最高的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能报销医疗费用的95%,而且享受先诊疗后付费,节省了众多人力物力,如果医疗费用高,民政还有大病救助和住院补贴,能最大程度减轻贫困户的医疗负担。
一番苦口婆心说服动员,群众纷纷表示认可:医院,钱就不是钱了。就算整来媒体号召大家捐款,轰轰动动的,也不一定能有几万块钱,就算能捐个三万四万的,进医院又能用几天。还是党的政策好,能报销的多,自己花的少,还不用先交钱。
盛艳香终于同意明天就带杨孩去看病。医院负责人员打电话,预约了住院时间。然后和盛艳香商定,明天一早他就开车医院治疗。
贰不解春风意稚子竟走失
1月4日一大早,常法权就接上盛艳香母子,医院诊断治疗,邻居王艳霞也搭车一同前往,帮忙前后照应。
医院刚8点半,王艳霞帮忙照看孩子,常法权和盛艳香去指定窗口办理贫困户医疗手续,挂上了泌尿科主任郑建的号。郑建正在手术室做手术,常法权和盛艳香在候诊区耐心等待,直等到12点,手术成功,医生休息。
实在等不及医生下午上班了,医生一出手术室,常法权就跟着,一直跟到更衣室,一路恳切地跟医生说:“大夫我知道你挺辛苦,刚下手术台还没吃饭呢,这都12点了,可是孩子发病实在太疼等不及,能不能先给我们看看。”一边说,一边把孩子此前的彩超片、化验单送到医生手里。
一听说小患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郑建医生顾不上累与饿,立刻开始翻看材料,望闻问切。一看材料,郑建医生直吧嗒嘴:这么小的孩子,病这么重。孩子需要马上住院,今天就插上导尿管,开始排尿液、积液,明早8点就采血进行肾功能化验,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具体治疗手段,最大程度减少孩子痛苦,尽快把孩子治好。
听到医生成竹在胸,常法权和盛艳香都松了一口气,可一听说要插导尿管,孩子“怕疼”怎么也不同意。常法权和盛艳香还忙着感谢大夫,再一回头,孩子不见了!
叁
叁
警民一条心镇村齐找寻
赶紧楼上楼下找,哪也没有孩子的身影,明明孩子拿了盛艳香的电话走的。可是谁打电话也不接。
盛艳香猜测:孩子可能是听到要插导尿管,害怕疼,跑回家了。
两条腿能走多远,常法权赶紧开车沿着来路找。西集镇距离巴彦县城22公里,医院到西集镇兴旺村,必经路途是省道,一条无遮无拦的大直道。孩子如果往家走,必然能沿路找到。常法权估摸着时间和距离,开车往西集镇撵,然而一直没看见孩子。
大家分析,孩子应该还在县城。
盛艳香往屯子里邻居那打电话,请大家留心孩子到没到家。屯里的孩子是大家的孩子,孩子走丢了,大家哪坐得住啊。屯里出了两台车,十几个人来县城帮忙找孩子。
眼看天已经擦黑,盛艳香欲哭无泪:天气又冷,孩子又体弱多病,早上为了检查又没吃饭,这要是走丢了,有个一差二错,可怎么办啊。
寻找孩子的人报警了。石桥派出所收到报警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出警,立即安排警员调取主要路口监控录像,寻找孩子踪迹。
干部、群众、警察,都积极行动起来,寻找孩子的下落。
孩子走失,医院焦急的等待
肆患难见真情人间有大爱
乡亲们为孩子担惊受怕,吵吵嚷嚷、互相埋怨,又着急又生气,又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慌乱之时,扶贫干部常法权成了群众的主心骨:所有人,听我指挥。1、腿脚不医院,医院,马上联络;2、其余十几个来帮忙的人,纵横安排开,每条大街一人,拿着孩子的照片挨家商户去问,最后在西牌楼(县城的地标性建筑)集合,时刻保持联系;3、我开车拉着孩子父母前往石桥派出所,向派出所干警说明现在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商量寻找孩子的方法。
警民同心,多措并举,在石桥派出所干警的支持下,在常法权的指挥下,大家一条街道挨着一条街道找,一个商户挨着一个商户问,期间,盛艳香的电话号码被各路找孩子的人几十次上百次地呼叫,然而一直没有回音……
天黑透了。
冬夜的降临更增加了人们的担忧、焦急、恐惧……
18时10分,常法权的手机突然响了,上面正是盛艳香的号码。接起来刚听清“松花江”三个字,电话就断线了。
孩子这是走到松花江乡方向去了?
常法权马上与警方沟通,组织人员赶往松花江乡方向,打听杨孩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线索就来了。同一个号码又打来了电话,里面是一个老大爷的声音:是不是找孩子的?孩子搁我家呢,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让他自己走这么远?我看孩子走路都打晃,小脸煞白,让我领我家来了。我在松花江畜牧场,我姓耿,快来接孩子吧,别着急了,我在坡下等你……
常法权赶紧联系警员,拉着孩子父母,前去接孩子。一听到孩子有消息,好心的人们也都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起去接孩子。顺利找到耿大爷家,一开门,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大家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医院逃走,本想向西回到家,医院就迷失了方向,误向南走,手机又没电,无法联系上家里,这么一直往前走,直走到松花江畜牧场。畜牧场在县城南边,距离县城大概9公里,再往前就是松花江,没有人烟,天黑透了荒郊野外更加不辨方向……危急时刻幸亏遇见了好心人耿大爷,大爷心疼走丢的孩子,还煮了饺子给孩子吃。又冷又饿的孩子吃了饭,电话充上电,这才联系上家里。
再三感谢过耿大爷,大家的心情也轻松下来,高高兴兴接着孩子往回走,途中,盛艳香还特意要求去石桥派出所感谢为孩子忙了大半天的派出所领导和干警们。
去石桥派出所感谢派出所领导和干警们
伍政策暖人心希望火重燃
常法权和乡亲们一起回到杨家。屋里屋外全是人,都是关心孩子的乡亲们。应乡亲们的要求,常法权为大家讲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天,乡亲们连连夸赞,夸党的政策好,夸人民警察好。欢声笑语簇拥着杨凤龙一家,乡亲们以各种表达方式,反复赞颂党的政策,反复赞颂人民警察。
经过这一天的波折,群众对党的扶贫政策更加认可了,对帮扶人的工作更加满意了,警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又拉近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了有这么多人支持他爱护他帮助他,一定能鼓足勇气,早日接受治疗,恢复健康。
终于安定下来的常法权这才发现,自己一天都没吃上饭,早就饿透了,但是为了群众的幸福,扶贫干部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
常法权为乡亲们讲述一天的经历
孩子找到后乡亲们幸福的笑容
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这是平凡的一天,也是不平凡的一天。关键时刻,党是人民群众的依靠。
杨凤龙本来殷实的家庭,因为孩子一场大病,一贫如洗,沉重的经济负担让一家人只能勉力维持,透不过气。党的关怀,党的政策,让杨凤龙重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鼓起勇气奋力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常法权身上投射的,是我们万万千千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身影,正是因为有万万千千常法权一样的好干部,真真切切为困难群众着想,踏踏实实为困难群众办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倾情付出、真心奉献,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脱真贫、真脱贫”,这正需要我们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相信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
作者简介☆
刘坌,硕士研究生,基层公务员。现任西集镇党委组织委员,春发村包村工作队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