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聊天
经常有人会说
“楼主,药不能停啊”
原本一句玩笑话
但对一些人来讲
可能就是真理
导读家住朴席的张先生患糖尿病十余年,上周五因为患感冒饭吃得少了,怕打了胰岛素反而低血糖,决定停打胰岛素。谁知道,这一停用,可就出了大事……
受访专家:张梅医院
老年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感冒后食欲不振停打胰岛素
市民张先生家住朴席,今年58岁,患糖尿病十余年,平时靠每天打胰岛素控制血糖。上周五,张先生患感冒。周末感冒症状加重,没有胃口,饭也吃得少了。“原本饭就不怎么吃了,怕打了胰岛素反而低血糖。”张先生觉得感冒后身体较虚弱,决定停打胰岛素。周六晚上和周日早上,张先生自作主张,停掉了胰岛素。
没想到,周日上午,张先生发现“感冒”症状加重了,不仅头晕、精神萎靡,还出现了频繁呕吐的情况。家人医院。
血糖“爆表”是正常人十倍+酮症酸中毒
医院的医生检查发现,老人经快速测血糖后,数值几乎“爆表”,具体数值都无法显示。据了解,该仪器最大数值显示30mmol/L,说明此时他血糖已经出现异常。
随后,在医院的建议下,当天下午,张先生转院到我院。经我院急诊科医生抽血检查,当时张先生血糖超过59mmol/L,病情较为危急。我院老年科主任张梅表示,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而该患者血糖已是正常值的近10倍,结合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诊断其为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张梅主任介绍,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全体中很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营养代谢的过程中发生紊乱,脂肪代谢加快,酮体生产超过利用而积聚。如果出现酮症酸中毒,而不加以干预治疗,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
之前张主任也接诊多例酮症酸中毒患者,并且有年轻化趋势。有一个患者才27岁左右,是糖尿病患者,但是因为年轻,在生活中并未加以重视,经常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还时常熬夜,结果诱发酮症酸中毒。
张主任提醒,发生酮症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其次为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恰当减量,还有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或是各种应激状态,如创伤、手术、妊娠及分娩等。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要擅自停药
有不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血糖正常了就能够停药。张主任表示,这种做法很危险。“即使血糖正常了也不要停药。”
张梅主任提醒,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失眠、感染发热、劳累等也会引起血糖增高。正常情况下,治疗糖尿病以控制饮食为主,辅以降糖药物治疗,需终身服药,以维持体内正常血糖水平,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如果随意停药,会引起血糖骤然升高,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糖尿病作为无法治愈的疾病,只可能通过抑制的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最起码不要让糖尿病有太过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否则身体的负担会更为严重,治疗起来会更加麻烦。
延伸阅读这些药不能说停就停!1心血管系统用药抗心绞痛的药物若随意中断,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者引起心肌梗塞。
如果当血压降至正常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
骤停抗心律失常药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房纤颤,危及生命。
2降糖药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如果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很可能使血糖骤升,使病情恶化。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果突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时,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现象,如若发生感染、创伤、出血等,将诱发肾上腺危象,甚至发生意外导致死亡。
4抗慢性乙肝病毒药物如果突然停药很可能诱发肝脏疾病的急性加重,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
5抗生素和抗结核药擅自停用抗生素后,结果会导致病情反复、恶化及细菌耐药性产生。
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可致耐药结核和全身播散型结核,给治疗带来困难。
6抗抑郁药和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类患者突然停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肌肉痛、焦虑等症状。
长期服用安定等镇静催眠药物,如突然然停药,就会出现焦虑、兴奋、震颤、肌肉抽搐、头痛、胃肠功能失调、厌食、感知过敏、癫痫发作等症状。
7抗癫痫药如果骤然停用抗癫痫药,很可能出现戒断反应,表现为:抽搐发作、焦虑、易怒心慌、睡眠困难、出汗、腹痛、呕吐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症状
8口服长效避孕药服用长期避孕药后,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不可突然停药,必须改服短效避孕药三个月后再停药,从而使体内的激素水平缓慢下降,避免产生大出血。
总结在这里
东方君要郑重提醒大家
有一些药
长期服用之后不能说停就停
轻者很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反跳”
严重者可能导致发生意外
甚至致人死亡
-END-
文章来源:《扬州晚报》
编排/石祥校对/赵娟策划/秋水 审核/范本林
医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