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
小坊的朋友圈里
被这样一个消息刷屏
大家都揪起了心
↓
一家三口食用凉拌木耳后中毒入院
7岁女孩雯雯家在浙江农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7月28日那天,姐弟俩和妈妈三人,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食物中毒症状。
原来,前一天(7月27日)中午,雯雯和妈妈、弟弟三人在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凉拌黑木耳。据了解,黑木耳两天前就泡在水里,整整两天两夜。
目前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至今还在ICU病房没有脱离危险。
医生把怀疑目标集中在那盘凉拌黑木耳上。
◇全身血液换了4次依然生命垂危
为了尽可能挽救雯雯的生命,从7月31日到8月8日,综合ICU总共为雯雯做了4次血浆置换,每次毫升新鲜血浆换入雯雯体内,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4遍。同时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尽可能清除毒素。
尽管如此,雯雯的病情依然危重。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有4个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就接近%了。雯雯同时伴有5个脏器衰竭,抢救回来的机会非常渺茫。
很多网友在为雯雯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吃黑木耳产生了诸多担心和疑虑,纷纷表示:“原来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这么毒!”“以后再也不敢吃黑木耳了!”
究竟毒素从何而来?整个浸泡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从而使鲜美可口的黑木耳摇身一变成为致命的“毒木耳”?
一家三口确实是
吃了黑木耳中毒
但检测发现
干黑木耳是安全无毒的
在怀疑为米酵菌酸中毒后,当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将中毒病例相关标本送至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检测。送检的中毒标本包括患者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中毒患者的血液。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中毒患者血液呈现米酵菌酸阳性,且存在中毒的剂量效应关系。也就是说,导致雯雯一家三口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多脏器损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椰毒假单胞菌不耐高温,正常烹饪温度可以杀死。
但作为椰毒假单胞菌的代谢毒素,米酵菌酸耐热性强,经℃煮沸甚至高压高热(℃)也不会被破坏。
因此,如果食物中已经产生了米酵菌酸,所以不论制成何种食品,也不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可引起重度食物中毒。
但是在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这也意味着,干黑木耳本身是安全无毒的。
长时间浸泡
是否会产生米酵菌酸?
疾控专家专门做了浸泡试验
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毒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结果显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问题就来了:
→专家说:她是吃了长时间
浸泡的黑木耳后中毒的
→专家又说:长时间浸泡的
黑木耳没有产生毒素
这两个结论矛盾吗?
浙江疾控中心
为黑木耳喊冤
昨天中午,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就发布了消息,为黑木耳正名,错的是这个家庭的卫生环境,而不是黑木耳。
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食物接触史、中毒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和中毒症状,可以明确此次事件确实为米酵菌酸中毒,而这个元凶确实存在女孩吃进嘴巴的黑木耳中。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我是无辜的。
的确,通过“涉事”干黑木耳及其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可以证明:
1、“涉事”干制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污染;
2、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毒素米酵菌酸;
3、患者食用的导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4、由于这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一般很难被模拟,所以普通消费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5、分析浙江省内外多次发生的类似中毒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过长时间浸泡。因此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导致中毒的量。
划重点
要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才会产生米酵菌酸
↓
黑木耳长时间浸泡
+
特定的外部环境
综上分析,总结为一句话: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1、建议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后如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医生强调,近期连日的高温天气,以及相对潮湿的环境,都为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滋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玉米面、黑白木耳这些食物,如果储存、加工得当,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但如果在储存、加工过程中,受潮发霉,那就容易滋生米酵菌酸,出现致命的危险。
米酵菌酸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3天,多数为半天到一天。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意识不清、休克昏迷等严重症状,轻者1-3天自行康复,重者可能在2-4天内死亡。
因此餐后一旦感觉不适,应尽快医疗机构求助或自行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在此,希望雯雯赶快醒来
恢复健康!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这里居然才二十几度,暑假结束前赶紧走起!
有居民捡到一张元淘宝天猫购物卡,交到派出所后惊出一身冷汗??
电动车行突发大火,致店铺内5住宿人员死亡!
本文编辑|静静
消息来源|都市快报、钱江晚报、浙医在线、上观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