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水产,它的味道非常的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但是大家在吃鱼的时候千万不要吃鱼的这个部位,如果误食它的话,会引起中毒,危害健康,那么大家知道鱼胆有毒吗?吃鱼胆中毒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鱼胆中毒应该怎么办吧。
鱼胆很多人问能不能吃,鱼胆其实最好不要吃,大多数鱼胆都是有毒的,人体吃了之后很容易引起中毒,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吧。
前两天上网看见一个报道,一个老人由于生食鱼胆而导致肝肾衰竭,幸亏救治及时,才没有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查资料发现,原来鱼胆有清热解毒及明目的功效,可作为外用药治疗皮肤肿、目红肿或咽痛等有一定效果。这就让有人把鱼胆的清热作用夸大了,在民间传得神乎其神,让许多人轻信鱼胆治百病的说法,竟自取生鱼胆吞服或用酒送服,造成中毒,甚至致死。鱼胆中毒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小编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盲目相信无根据的一些小偏方,否则后悔莫及。由于鱼胆毒素理化性质很稳定,经得起高温蒸煮,也不会被酒精灭除,即使熟吃或用酒冲服鱼胆都会中毒。
鱼胆毒素对身体的危害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的毒素,即使吃的量少也可能导致中毒,鱼胆的毒性跟鱼的种类和重量有关。一般越大的鱼,毒性越大。鱼胆汁中毒能引起多个脏器功能损害,其中以肾、肝、胃肠最常见且最严重,严重鱼胆中毒患者甚至会引起急性肾衰竭而死亡;而心、脑、肺、血液系统亦可受累,程度相对较轻。
1、胆汁毒素直接作用于胃肠、肝、肾,造成这些器官的损害,引起功能障碍。
2、鱼胆的毒性成分不仅直接破坏细胞结构,而且通过抑制酶的活性加重细胞损伤,尤其是损伤肾小管线粒体并抑制线粒体酶系。胆汁毒素或其代谢产物通过干扰肾小球滤过膜结构,而使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肾脏功能损害。
3、食用鱼胆后,氧自由基会增多及抗氧化物质会减少,过多的自由基使生物膜基本特性如构形、离子传递、酶活性、蛋白质和核酸基因发生改变,导致各器官功能代谢改变和组织器官器质性损伤,严重者出现肝肾功能衰竭。
4、鱼胆中含有胆酸、鹅去氧胆酸、鹅牛黄胆酸,它们与钾离子结合形成胆盐,可破坏细胞膜。
5、鱼胆汁具有组胺的致敏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器官的出血、水肿、炎性改变。
6、鱼胆汁中含有氢氰酸物质,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阻断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送,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形成“细胞内窒息”。
吃鱼胆中毒者轻者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者可造成肝脏损害出现黄疽或出血;更严重者因肾功能受损造成腰痛、少尿、血尿,直至引起无尿、浮肿而死于急性尿中毒,因此,人们切不可轻信鱼胆治百病的说法。
胆汁毒素可致人中毒
长久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鱼胆可治病的说法。据史料记载,鱼胆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民间也一直有人生吞鱼胆。近日,网上却有传言说鱼胆不能吃,否则可能会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为验证这一说法,记者采访了专家。他表示,鱼胆汁的主要成分是由胆酸、胆色素还有一些无机盐组成。此外,胆汁中还有大量的水。它的毒素最主要为氢氰酸,还有一些引起过敏反应的组胺,还有一些胆汁毒素是对人体有毒的。但并不是所有鱼的胆汁都有毒,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到的鲤科类的鱼均为胆毒鱼类,即胆汁有毒的鱼类。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里面的胆汁毒素对人体是有毒的。其中,草鱼被认为是水产界中胆毒鱼的典型代表之一,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草鱼属。
既然鲤科类鱼的胆确实是有毒的,那么这些毒素会对大家的身体造成什么危害?
记者随后咨询了专家,他表示,最常见的导致危害最重的为鱼胆汁的毒素。该毒素可以导致人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还能导致心肌的损害以及颅脑脏器就是神经系统的损害。氢氰酸是一种有害物质,它可以导致一些患者的窒息。另外,组胺主要是一个可以起到扩血管,导致支气管痉挛、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一个改变。按常规的计量超过二点五克的话,就是能导致鱼胆的中毒。
专家称,临床病例显示,每年都有若干患者因误食鱼胆或轻信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的传说而导致中毒。
究竟鱼胆到底是不是中药,中医是否会使用鱼胆来入药?
为此,专家解释说:“我国古代的《证治准绳》一书中曾经记载过鱼胆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痛这个作用。古代的医生也是把鱼胆和其他的药配伍,大部分作为外用药来用,而不是直接内服。”
专家表示,若是真的误食了鱼胆,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可通过催吐的方法解决,医院救治。如不符合催吐的条件,医院救治。
为什么鱼胆不能吃
鱼胆中含有巨毒的胆汁毒素,这种毒素不易被热或酒精所破坏;即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仍会发生中毒。
中毒后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引起腹腔内各个器官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死亡。因此,鱼胆不能吃。
4类人吃鱼危害大
痛风患者
鱼、虾、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而痛风则是因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因此,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期要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高的食物。缓解期则应定量吃鱼肉类食物,严禁一次摄入过多。
此时,可适量选用含嘌呤较少的鱼类,如青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龙虾等;少用含嘌呤较多的鱼类,如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鳗鱼、鳝鱼等;禁用含嘌呤高的沙丁鱼、凤尾鱼和鱼子。
出血性疾病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也不要吃鱼,因为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具有防止胆固醇粘附于血管壁的作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者十分有益。但是,摄入过多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对病情恢复不利。
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鱼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过多摄入会加重肝、肾担负,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定量吃鱼。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
组胺受体拮抗药,而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若上述抗组胺药与之一起吃则会抑制组胺分解,造成组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
这四类不能吃鱼,那么他们吃什么对身体好呢?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人吃什么好吧。
痛风患者要注意饮食问题,平时应该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含极大量嘌呤的食物
羊心、胰、浓缩肉汁、肉脯、和酵母等;
含大量嘌呤的食物
鹅肉、牛肉、肝、肾、扇贝肉、鸽肉、野鸡等;
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
荤食:鸡肉、鸭肉、猪肉、火腿、牛排、兔肉、脑、内脏(胃和肠)、牡蛎肉,及酸苹果、菜豆(肾形豆)、小扁豆、蘑菇或菌类食品、豆制品、青豆、豌豆、菠菜和花生等;
低嘌呤食物
茶、咖啡、果汁、汽水等饮料,玉米粥、面条、空心面、面包等谷类,除以上提到的含中等量嘌呤蔬菜以外的各种蔬菜水果及坚果,蛋类、乳制品、奶油制品、黄油、巧克力等。
出血性疾病饮食保健
在食物选择上宜多食些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和蔬菜,并讲究烹调方法,避免粗硬食物,如鱼、骨头等,以免不小心刺破消化道的粘膜,引起出血。
结语: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鱼胆为什么不能吃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后,已经了解了鱼胆的毒素都有哪些危害了吧,鱼胆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而且味道非常的苦,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食用,避免引起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