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日期:/6/6
OMIM号:
疾病:婴儿肝功能衰竭综合征,2型(Infantileliverfailuresyndrome2)
基因:NBAS
·临床表型·
腹部
肝:肝功能衰竭,急性,偶发性
胃肠道:在剧集中呕吐
皮肤、指甲和头发
皮肤:发作期间出现黄疸
神经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剧集中嗜睡
代谢特征
发作期间的低血糖
血液学
发作期间的凝血病
实验室异常
发作期间肝酶升高-发作期间高氨血症
其他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发病
在并发感染期间反复发作肝功能衰竭
在间隔期间完全恢复
婴儿肝功能衰竭综合征,2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特征是在并发发热性疾病期间反复发作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首先出现在婴儿期或幼儿期,经过保守治疗后可完全康复。
·临床案例·
在10个不相关的家庭中,最明显的是欧洲血统,Haack等人确定了11名年龄在3至37岁之间的患者,他们在婴儿期反复发作急性肝功能衰竭。大多数患者在出生后的前2年发病,但有1例患者在6岁时首次发作。这些患者的偶发性肝功能衰竭是由并发发热性疾病引起的,在间隔期间通过保守治疗肝功能完全恢复。危机表现为呕吐、嗜睡、肝酶升高、黄疸和凝血病。一些患者出现继发性高氨血症、低血糖或脑病。4名患者有合并症特征,如心肌病、自身免疫性胃肠病和癫痫,但这些特征均不存在于超过1名患者。11名患者均未死亡,但有2名年长的同胞在婴儿早期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
里乌斯等人报道了一名从13个月大开始就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这些发作是由并发病毒感染引发的,并导致严重的转氨酶升高和肝脏合成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病。这些发作还与乳酸酸中毒有关,有时与低酮性低血糖和氨升高有关。患者在支持治疗的情况下从发作中恢复过来,包括含葡萄糖的静脉输液。在两次发作之间,肝脏大小和功能正常,血乳酸范围从正常到轻度升高。患者生长发育正常。急性发作期间的肝活检显示微泡性脂肪变性。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的肌肉和肝脏活组织检查显示轻度脂质积聚。肝脏呼吸链酶学正常,但肌肉呼吸链酶学显示可能复合II+III缺陷。患者9岁时,生长发育正常,没有任何其他医疗问题,她最后一次急性肝衰竭发作是在3年前。
·分子遗传学·
在5名不相关的德国ILFS2患者中,Haack等人鉴定了NBAS基因中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突变与有可用数据的家族中的疾病分开。对另外15名不相关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NBAS基因进行筛查,确定了来自5个家族的6名患者的双等位基因NBAS突变。所有11个受影响的个体在1个等位基因上都携带至少1个错义突变。预测有7个突变会导致功能丧失,所有剩余的错义突变或框内缺失都聚集在基因前半部分的2个区域:外显子8至12编码喹蛋白胺脱氢酶β-链-像域和编码分泌途径sec39域的外显子21至28。患者的成纤维细胞显示NBAS水平降低至对照值的18%至36%,表明蛋白质翻译和/或稳定性显着受损。哈克等人建议在发热性感染期间具有高能量需求的分解代谢状态可能会导致ER/高尔基水泡运输脱轨。
在患有ILFS2的澳大利亚土著女孩中,Rius等人在NBAS基因中发现了复合杂合突变,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深度内含子突变。每个亲本对于其中一个突变是杂合的。这些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和RT-PCR的组合来鉴定的。
·参考文献·
[1]Haack,T.B.,Staufner,C.,Kopke,M.G.,Straub,B.K.,Kolker,S.,Thiel,C.,Freisinger,P.,Baric,I.,McKiernan,P.J.,Dikow,N.,Harting,I.,Beisse,F.,and20others.BiallelicmutationsinNBAScauserecurrentacuteliverfailurewithonsetininfancy.Am.J.Hum.Genet.97:-,.
[2]Rius,R.,Riley,L.G.,Guo,Y.,Menezes,M.,Compton,A.G.,VanBergen,N.J.,Gayevskiy,V.,Cowley,M.J.,Cummings,B.B.,Adams,L.,Ellaway,C.,Thorburn,D.R.,Hakonarson,H.,Christodoulou,J.CrypticintronicNBASvariantrevealsthegeneticbasisofrecurrentliverfailureinachild.Molec.Genet.Metab.:77-82,.
10年丰富临床服务经验分子遗传学检验领导品牌提供全技术平台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信息分析体系内容丰富贴近临床的检测报告业内最短的报告周期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体系北京康旭医学检验所海淀区杏石口路益园文创基地C区10号楼-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