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木耳可以说是夏季必备菜肴了
滑润清爽的木耳大部分人都喜欢吃
可是怎么也想不到
就是这盘家常菜
却让一家人身陷险境。。。
ICU里
7岁的雯雯躺在病床上
身边机器发出滴滴的运作声
本来过了这个暑假
雯雯就要去读小学了
“雯雯的病情危重,7月31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经过抢救,目前全身多器官出现衰竭,不容乐观。”重症监护室副主任说。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
雯雯的妈妈也在抢救中
弟弟脱离了生命危险
为何一盘黑木耳会放倒一家人?
事实上,泡发和烹饪黑木耳过程中
有一个致命的错误
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黑木耳下肚,全家中招7月27日中午
雯雯的妈妈拿起了泡发好的黑木耳
做了凉拌木耳给两个孩子吃
雯雯爱吃黑木耳
一下就吃了不少
弟弟不爱吃,只动了几筷子
一盘黑木耳下肚后
姐弟两个照常玩乐
到了7月28日傍晚
雯雯开始出现呕吐和肚子疼
随后,妈妈和弟弟也相继出现相同症状
医院一查
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几百倍
医生初步判断,食物中毒
其中,雯雯的症状特别严重
入院后迅速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
医院医院就诊
7月31日傍晚,雯雯被呼啸的救护车送入ICU,接诊的医生叶盛,一翻开病例,并与雯雯家属一聊,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吃的那盘黑木耳足足泡发了两天两夜。“雯雯妈妈就把黑木耳放在家门外的露天泡发,两天两夜后,焯水凉拌后食用。”叶盛说。
黑木耳长时间浸泡会变“毒木耳”?雯雯一家人吃的黑木耳里
到底存在着什么“猫腻”
竟能致人于此?
接诊的当天
医生就怀疑泡久的黑木耳内
滋生了特殊的细菌:椰毒假单胞菌。
“椰毒假单胞菌会产生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细菌虽然能被开水烫死一部分,但是细菌的产物在高温下照样生存。”叶盛主任说,
一旦不小心服入体内
米酵菌酸的潜伏期是24小到48小时
发病非常迅速
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症状。
患者一般不发烧
轻者1-3天自行康复
重症者2-4天死亡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在食物中毒当中
米酵菌酸中毒属于毒性最强的一种
其死亡达到50%以上
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毒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食物接触史、中毒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和中毒症状,可以明确此次事件确实为米酵菌酸中毒,而这个元凶存在于女孩吃进嘴巴的黑木耳中。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我是无辜的。
通过“涉事”干黑木耳及其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可以证明:
1、“涉事”干制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污染;
2、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毒素米酵菌酸;
3、患者食用的导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4、由于这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一般很难被模拟,所以普通消费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5、分析各地多次发生的类似中毒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过长时间浸泡。因此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导致中毒的量。
综上分析,总结为一句话: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最后,划重点时间到了——
1、建议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后如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木耳要随发随吃那应该如何安全健康吃黑木耳呢?
第一,不仅仅是黑木耳的泡发和烹饪需要引起重视,白木耳(银耳)也要引起重视。泡发木耳类食材,随发随吃,特别是夏季,最好将木耳的泡发在冰箱进行。
第二,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出现上述情况时,别舍不得,要果断扔掉。
第三,目前市面上有鲜木耳售卖,建议消费者要仔细挑选,如有发粘、流水、异味,千万不能吃,如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第四,针对夏季食品安全,还要做到砧板生熟分开、食材煮熟煮透、储存时间掌控,注意手部消毒卫生等。
这些食物“有毒”,要远离!以下食物“有毒”
请尽量远离
—THEEND—
来源:综合网络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新闻爆料/广告合作:souxiaohu
远安生活网打造线上营销活动第一品牌!
点击“阅读原文”,轻松找到好工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