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发生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急性失代偿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短期病死率高。鉴于东西方国家慢性肝病的病因不同,ACL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存在差异。欧洲关于ACLF的是发生肝硬化基础上,与器官/系统衰竭(包括肝外器官衰竭)相关的急性失代偿,ACLF的严重程度是根据器官/系统故障的数量进行分级,通过不同时间点ACLF分级的变化,将其动态临床过程分为疾病消退,改善,恶化,稳定或波动过程。在东方国家,关于ACLF的定义仅包括了肝功能衰竭,肝外损伤被认为是该综合征的并发症。此外,该定义下的ACLF被认为是可逆的,即凝血和黄疸的改善,并且没有肝性脑病,但其动态临床过程尚未确定。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ACLF患者的临床过程,我们基于关键临床指标和结果的动态变化制定了新的动态预后标准,并分析了不同预后的临床特点。该研究基于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评估了例ACLF患者在12周随访期间的临床过程。观察不同时间点凝血酶原活性(PTA)和总胆红素(TB)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变化趋势下患者的病死率。研究发现:1.在ACLF诊断12周,例患者(51%)观察到PTA恢复(>40%),66例(14.6%)有改善(升高但未达到>40%);例(34.4%)持续或恶化(持续未升高或下降)。在PTA恢复的患者中,95.2%的患者TB同时达到缓解(下降程度≥50%峰值),其病死率为0%;3.9%的患者TB改善(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未到达≥50%峰值),其病死率为22.2%;0.8%的患者TB(未下降或持续升高)持续或恶化,其病死率为50%。2.在PTA改善的患者中,对应的TB变化趋势分别为28.8%缓解,27.3%改善和43.9%持续或恶化。在PTA持续或恶化的患者中,TB的变化趋势分别为5.7%缓解,32.3%改善和65.6%持续或恶化。3.通过结合ACLF患者PTA和TB的临床动态变化过程,将患者预后模式分为三类:恢复,进展和持续。结合患者4周和12周的预后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动态预后标准:快速进展,缓慢进展,快速恢复,缓慢恢复和缓慢持续。4.分析不同动态预后分型的临床特点发现随着患者并发症数量的增加,ACLF动态预后越差。图1通过PTA和TB的变化趋势评估ACLF患者的临床过程
图2ACLF患者的动态预后分型标准
图3不同ACLF动态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分布
(a)0-1个并发症(b)2个并发症(c)3个或以上并发症
动态预后标准将有助于开发更实用的预测评分模型,确定可能影响病情进展的因素,并为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器官支持治疗,肝移植治疗或临终关怀治疗)奠定基础。
该研究成果“ClinicalCourseandOut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