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降脂药物他汀,这三大不良反应如何优化

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news/a_5885336.html

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

为降胆固醇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有降血脂、抗炎、稳定粥样斑块、延缓斑块进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临床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等的预防与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一.肌损害

临床表现主要为肌痛或四肢无力,不伴肌酸激酶(CK)增高;肌炎、肌痛、乏力等肌肉症状伴CK增高;严重可致横纹肌溶解,肌痛、乏力等肌肉症状伴CK显著升高,超过10倍正常值上限(ULN),血肌酐升高,常有尿色变深及肌红蛋白尿,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多见于高剂量他汀使用者、老年者、瘦弱女性、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者、合并用药(如免疫抑制剂、贝特类药物)者、特殊人群(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曾有CK升高史等)特殊状态(如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强体力劳动)者等。

他汀致肌损伤风险不同,如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致肌损伤风险较小,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致肌损伤风险较大。

优化:有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且连续检测CK呈进行性升高时,应减量或停药;出现肌肉症状并伴CK10倍正常值的水平,或发生横纹肌溶解应停药。对曾因服用他汀出现过肌病者,可考虑间断给药或是隔日服用,可选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尽量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他汀如氟伐他汀。其他包括调整他汀剂量;药物联合治疗如在他汀基础上加用其他调脂药物如依折麦布等,减少单独他汀治疗的用量,减少相关肌病的发生。此外,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小的他汀可能降低肌病风险,普伐他汀不经CYP代谢,主要经葡萄糖醛酸化途径代谢;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主要经CYP3A4代谢;氟伐他汀主要经CYP2C9代谢;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他汀,主要通过CYP3A4代谢;瑞舒伐他汀90%以原型排泄,约10%经CYP2C9代谢;匹伐他汀不通过CYP3A4代谢,极少部分经过CYP2C9代谢,肝摄取时90%以上是经过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ATP2)进行的。

二.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

服用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新发糖尿病及原有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与大剂量或长期他汀使用、空腹血糖升高、年龄、性别、甘油三酯增高、肥胖、新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及合并有高血压密切相关。

不同他汀发生糖尿病风险不同,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发生糖尿病风险最高,普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小;不同他汀对血糖的影响不同,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与空腹血糖增加显著相关,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与空腹血糖增高无明显相关性。

优化: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之比是9:1,即其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增糖尿病的风险,故不推荐因血糖异常停服他汀。可在控制血脂达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中低强度的服用剂量,是减少他汀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的最佳方法。对已有糖尿病风险者,如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甘油三酯长期高于正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偏高等,尽管还没有确诊糖尿病,应尽量选择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若血脂控制不达标,可考虑加服依折麦布,而不要继续加大他汀的服用剂量。他汀对血糖产生的不利效应相对较小(平均增加0.3%或更少),可调整他汀的治疗方案。他汀治疗过程中确诊为糖尿病,应减轻体重、合理饮食,必要时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和HbA1c。

他汀的联合方案

分类

药物

低强度(LDL-C降低幅度≤30%)

单药治疗

辛伐他汀10mg

普伐他汀10-20mg

洛伐他汀10-20mg

氟伐他汀20-40mg

匹伐他汀1mg

中等强度(LDL-C降低幅度30-49%)

单药治疗

普伐他汀40mg

辛伐他汀20-40mg

洛伐他汀40mg

氟伐他汀80mg

阿托伐他汀10-20mg

瑞舒伐他汀5-10mg

匹伐他汀2-4mg

联合治疗

辛伐他汀10mg+依折麦布

普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

洛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

氟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

匹伐他汀1mg+依折麦布

高强度(LDL-C降低幅度50-60%)

单药治疗

阿托伐他汀40-80mg(注意80mg国人经验不足,需谨慎使用)

瑞舒伐他汀20mg

联合治疗

辛伐他汀20-40mg+依折麦布

普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

洛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

氟伐他汀80mg+依折麦布

匹伐他汀2-4mg+依折麦布

阿托伐他汀10-20mg+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5-10mg+依折麦布

超高强度(LDL-C降低幅度60%)

联合治疗

阿托伐他汀40-80mg+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

中等剂量他汀+PCSK9抑制剂

高强度他汀+PCSK9抑制剂(LDL-C水平降幅约75%)

高强度他汀+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LDL-C水平降幅约85%)

三.肝脏损害

可引起肝酶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最常见ALT升高,与性别、年龄、他汀剂量或亲脂性和联合用药相关。绝大多数转氨酶水平升高低于3倍ULN,仅1-3%超过3倍ULN,多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3个月内。严重肝损害较少见,肝衰竭非常罕见。

优化:转氨酶升高低于3倍ULN,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部分转氨酶可恢复正常;转氨酶升高超过3倍ULN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者,应暂停给药,并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转氨酶高于10×ULN时,出现了肝毒性,需停药并适当应用保肝药物,一般停药后2-3个月内,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他汀慎用于慢性乙肝或代偿性肝硬化者;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和任何原因致肝酶水平升高超过3×ULN、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者。

通常孤立性胆红素水平升高,无临床肝病或并发症证据,且血清ALB浓度正常者;孤立性GGT水平升高者;氨基转移酶水平轻度升高(<3×ULN)且可归因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或遗传性原因者,可正常使用他汀。

参考文献:

1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9-33

2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56(3):-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31(10):-

4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8(5):-

5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2(11):-

6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54(5):-

7李大魁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8刘丽宏.解密朝阳之临床用药思维构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6-17,50

9史玲等.继发性血糖升高的原因(三):药物导致的血糖水平升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9(6):-

10王彦苏等.非内分泌激素类药物相关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12(2):-

11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10(6):1-

12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8(4):-

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35(10):-

14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8(12):-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黄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10.振兴乡村,乡镇卫生院面临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yz/760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