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病例集锦48甲亢危象并血源性肺脓肿

作者:宋敏罗红杨敏

单位:医院呼吸内科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简称甲亢危象)是指甲亢患者在病情没有被控制的情况下,由于一些应激的激发因素,使甲亢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的状态。甲亢危象的诱因常为精神刺激、感染、甲状腺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1],本病不常见,但病死率高,总体死亡率在10%~20%,但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可上升至75%[2]。我科收治的该名患者诊断甲亢后长期服用甲巯咪唑等治疗,但患者服药期间未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等,导致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继发感染诱发甲亢危象合并血源性肺脓肿这一重症病例。本文将对该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报道,结合文献进行病例讨论。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普通职员。因“烦躁易怒1年余,发现粒细胞减少1天”于年8月16日入住我院内分泌科。患者于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易怒,紧张焦虑,伴活动后虚汗,无胸闷、心悸、怕热多汗、多食易饥、周期性瘫软乏力等,未予重视。年6月,因“腰椎间盘突出”在当地就诊时发现双眼突出,甲状腺Ⅲ度肿大。血常规:白细胞5.44×/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5.9%,中性粒细胞计数1.95×/L;甲状腺功能:TSH0.01IU/ml,FT.1pmol/L,FT44.89ng/dl;颈部彩超: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遂于7月2日在我院予以甲巯咪唑10mgtid,普萘洛尔20mgtid,维生素Bmgtid治疗。患者症状好转,甲状腺肿大减轻,未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8月13日,患者淋雨后出现发热(未测体温),伴咽痛,无寒战,物理降温未能退热,咽痛加重,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遂医院。测体温39℃,双扁桃体Ⅱ度肿大伴脓点,双肺呼吸音粗,予以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利巴韦林抗病毒、布洛芬悬浮液降温治疗。患者症状未好转,并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最高体温上升至41.2℃,于8月16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0.76×/L,血红蛋白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3%,中性粒细胞计数0.03×/L,诊断为“粒细胞缺乏”急诊转入我院内分泌科。近2个月来患者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5kg。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5年,“腰椎间盘突出”史6月,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体温36.7℃,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4/51mmHg。体型消瘦,急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差,全身皮肤潮湿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甲状腺相关眼征阴性,唇无发绀,咽不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见脓点,甲状腺Ⅱ度肿大,无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室率次/分,心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双手平举细颤,双下肢中度水肿。

入院时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0.55×/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76×/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中性粒细胞计数0.04×/L;降钙素原15.27ng/ml;血气分析示pH7.38,PCO.9mmHg,PO.8mmHg,SB19.8mmol/L,AB18.1mmol/L;肝功能示白蛋白33.1g/l,余无异常;心肌酶示肌红蛋白.5ug/L,N端脑利钠肽前体pg/ml;电解质K+2.82mmol/L,Na+.3mmol/L,Ca2+1.93mmol/L,Cl-96.6mmol/L;补体C30.7g/L,补体C40.13g/L;年8月16日急诊查胸部X线片示双下肺渗出病变,左下肺为甚(图48-1)。

?图48-1年8月16日胸部正位X线片

入院后予以美罗培南1.0gq8h静滴抗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及补液、补钾、补氯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仍气促、高热、多汗、口渴、食纳差、大便每日十余次,呈水样泻。8月16日20:30时左右患者指脉氧饱和度(SpO2)突然降至70%,并出现动脉血压下降至60/40mmHg,告知患者病情危重,请我科医师会诊后建议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遂经家属同意后急转入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治疗。入RICU时查体:脉搏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1/62mmHg(多巴胺维持),SpO%(6L/min)。精神差,咽部无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甲状腺Ⅱ度肿大,无血管杂音,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右下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次/分,律齐,心音无明显增强和减弱,腹部平软,右下胸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改用莫西沙星mgqd静滴+美罗培南1.0q8h静滴抗感染。8月18日加用利奈唑胺加强针对革兰阳性菌菌抗感染治疗,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μgqd皮下注射升白细胞。因该患者存在骨髓抑制,不能使用丙硫氧嘧啶,患者存在明显心力衰竭,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使用需慎重,故而使用氢化可的松对抗甲亢危象。同时予静脉及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浆、匹多莫德提高免疫力、锁骨下静脉置管补液、物理降温、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但患者仍持续高热,纳差、腹泻(10次/天以上)、精神差,仍需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SpO%(3L/min),疗效欠佳。RICU联合内分泌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心血管内科、肝病内科、血液内科各科专家教授于8月18日行全院大会诊讨论,诊断考虑: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危象;②粒细胞缺乏症(药物所致);③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

治疗上加用利奈唑胺抗感染,口服复方碘+氢化可的松mgqd+普萘洛尔10mgq8h(根据病情逐渐加量)抗甲亢危象,继续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维持血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μgq12h刺激造血,丙种球蛋白20gqd静滴3天调节免疫。8月18日下午临时使用地塞米松8mg静脉推注一次,次日,患者体温下降,腹泻改善,少量进食。8月19日复查床旁胸片示双下肺渗出病变较前无明显改善(图48-2)。8月20日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未见明显改善,并出现血小板减少。8月20日下午该患者血压改善,可逐步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至完全停用,SpO%(2L/min),腹泻日趋改善(6次/天),体表无汗、伸手无震颤,考虑该患者甲亢危象得以控制。患者4次大便常规均发现真菌菌丝及孢子,大便培养、痰培养多次回报白色念珠菌(4次),遂于8月22日加用氟康唑静滴抗真菌治疗,予输注冰冻血浆及血小板,患者心功能情况较之前好转,于是逐步加大普萘洛尔使用量。

?图48-2年8月19日旁床胸部正位X线片

8月23日复查床旁胸片示双下肺渗出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图48-3)。于8月24日调整抗感染药物,停用美罗培南,改用莫西沙星为口服,继续联合利奈唑胺+氟康唑治疗,该患者病情日趋于平稳。复查甲功五项:FT.39pmol/L,FT19.45pmol/L,TSH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94.9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9u/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23.9IU/mL,于8月26日转回内分泌科病房。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3次),对阿莫西林、苯唑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均敏感。

?图48-3年8月23日床旁胸部正位X线片

8月28日患者查肺部HRCT示:双肺多发病变?肺脓肿?左侧腋窝及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图48-4)。

?图48-4年8月28日肺部HRCT

结合血培养等结果考虑诊断: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危象;②粒细胞缺乏症(药物所致);③脓毒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源性肺脓肿;④真菌性肠炎(白色念珠菌)。

9月3日改为莫西沙星mgqd口服,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持续低碘饮食,每月复查肺部HRCT。年10月10日随访,患者未诉特殊不适。肺部HRCT示双肺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图48-5)。

▽图48-5年10月10日肺部HRCT

讨论

研究表明,约1%~2%的甲亢患者发生甲亢危象[3],多见于20~60岁中年女性,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5倍。甲亢危象患者主要有以下表现[4,5]:

①发热(体温可达39℃或更高),大汗(脱水时可无汗);

②心血管系统表现:与心脏对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相关[6],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率常在次/分以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脉压差增大,心功能衰竭表现等;

③神经系统表现:如烦躁、焦虑、谵妄,甚至昏迷;

④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0次/天),不明原因的黄疸亦提示甲亢危象,并且预后不佳。

其他表现有脱水,体重锐减,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7],尚有以肝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报道。

甲亢危象的诊断主要依靠其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年Burch提出按患者发热、心血管表现、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有无诱因5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估,分为甲亢危象前期及危象期,≥45分为甲亢危象,25~44分为危象前期,<25分则排除甲亢危象[8]。该患者甲亢诊断明确,根据Burch和Wartofsky甲亢危象诊断标准,评分可达85分,诊断甲亢危象成立。

甲亢危象辅助检查:

①甲状腺功能检查:通常甲亢危象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与一般甲亢无明显差异。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反T3(reverseT3)水平、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高于正常,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降低。有些患者血清T3可在正常范围,可能与同时存在的非甲状腺疾病有关。其中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的升高速度比浓度更重要,对于甲亢危象的发生有重要提示作用;

②心电图: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期前收缩等,对甲亢危象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③电解质: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热、腹泻、呕吐等高代谢状态中,非常容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中低钠血症最常见,也可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钾等;

④血常规: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改变,在合并感染时可以出现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⑤影像学检查:甲状腺B超检查有助于了解基础病因是Graves病还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尚可与正常甲状腺结节鉴别。甲亢危象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因其表现的多系统性,临床中不可片面地强调某一系统的症状而忽视了甲亢危象的可能,进而导致治疗的延误。其他需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胃肠炎、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严重感染等鉴别。另外老年及淡漠型甲亢危象的患者往往缺乏高热、大汗、心率增快等表现,应提高警惕,此时应结合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检测而确诊[4]。

我科收治的这名患者自年7月2日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断甲亢后长期服用甲巯咪唑10mgtid,普萘洛尔20mgtid,维生素Bmgtid治疗。患者症状好转,甲状腺肿大减轻,但其未遵医嘱定期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直至受凉诱发肺部感染方发现已出现粒细胞缺乏等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0.2%~0.5%[9]。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易引起严重感染,甚至诱发甲亢危象而危及生命。ATD引起粒缺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如年日本学者报道的HLADRB1*等位基因与甲巯咪唑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易感性存在明显相关性[10]。也有研究发现免疫因素可能参与ATD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症[11],以及ATD对骨髓的毒性作用等[12]。大多数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发生时间在2~10周,通常建议用药期间的前3个月应密切随访血常规。也有报道,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mg/d)11年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13]。

经过针对甲亢危象及粒细胞缺乏症的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期间血培养多次结果回报均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对阿莫西林、苯唑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均敏感。8月28日患者肺部HRCT示:双肺多发病变?肺脓肿?左侧腋窝及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图48-4)。诊断脓毒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源性肺脓肿成立。血源性肺脓肿是因皮肤外伤感染、痈疖、骨髓所致的败血症、脓毒菌栓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坏死而形成肺脓肿,常为两肺外周部的多发性病变。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及临床疗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主要抗感染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以及氟康唑、甲硝唑等,疗程需长达4~6周直至脓肿完全吸收,必要时还需支气管镜或外科介入加强局部分泌物引流,慢性肺脓肿经内科治疗吸收不明显且有反复大咯血者,可经外科手术治疗。该患者的血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是MRSA,我们选用了莫西沙星联合利奈唑胺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莫西沙星治疗,维持了4周多的时间,直至年10月10日患者复查肺部HRCT示双肺多发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图48-5)。

总结这个诊治病例,接受ATD治疗的甲亢患者应监测血白细胞水平,尤其在治疗初的前3个月,这样可以尽早发现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及时采取防治感染和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该患者诊断甲亢后虽规律服用ATD,但未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直至出现骨髓抑制继而并感染诱发甲亢危象,也是以后我们在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的注意事项之一。此外,患者的血源性肺脓肿治疗时间疗程足够,定期复查并随访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KargerS,FührerD.Thyroidstorm-thyrotoxiccrisis:anupdate.DtschMedWochenschr,,(10):-.[2]KearneyT,DangC.Diabeticandendocrineemergencies.PostgradMedJ,,83():79-86.[3]ManifoldAC.Hyperthyroidism,thyroidstorm,andGravesdisease.E-medicine,,10(4):1-18.[4]MignecoA,OjettiV,TestaA,etal.Managementofthyrotoxiccrisis.EurRevMedPharmacolSci,,9(1):69-74.[5]TheGuideline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yz/62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