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祁营洲鲁迅先生该不该骂中医中医解读父亲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8675.html

这个话题得从鲁迅先生的爷爷和父亲说起。

鲁迅的爷爷周介孚(-),学历进士,曾经做知县。年因科场行贿案,被判入狱八年。案情的缘由是当时正值江南乡试,周介孚派家人给当时的主考官送钱,拜托主考官“关照”将要应试的周家子弟,之后弄巧成拙,最终判了个科举舞弊的重罪。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生于年,卒于年,终年35岁。由于鲁迅的爷爷周介孚当时犯案,案件中希望被关照的周家子弟就有周伯宜,于是自然与案情有涉,也就被逮捕审讯,同时也被革去了仅有的秀才身份。

据史料记载,周伯宜从监狱放归之后,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忧郁恼怒,本身性格暴躁的他变得喜怒无常,无缘无故就会把妻子端来的饭菜摔出窗外,并且还有酗酒、吸鸦片等嗜好。

周伯宜于年冬季迅速发病,直至年10月12日去世,中间治疗的时长将近3年。

周伯宜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么治疗的?

我们可以从鲁迅笔下《父亲的病》一文中,大概做出推测。

根据文中描写,鲁迅的父亲请过两个大夫。

第一个大夫姓甚名谁,没有介绍,但有以下两个细节可以作为推断的依据。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

通过以上两处描写可以看出,该医生给周伯宜治了2年,同时病人的主要症状是水肿。

第二位大夫叫陈莲河,大概又给治疗了将近一年。

同样以下两个细节可以作为推断的依据。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通过这两个细节,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鲁迅父亲所得的病是中医中的“鼓胀”,同时还有抑郁症嫌疑。第二,文中的这位陈莲河先生,是鲁迅的一个故意笔法,应该指的是当时绍兴名医何廉臣,只是鲁迅将名字给倒着写了。

我们解释一下鼓胀,这是一个中医病名。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鼓胀的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有酒食不节、情志刺激、劳欲过度、虫毒感染、病后续发等方面。形成本病的机理主要在于肝、脾、肾受损,导致气滞、瘀血、水饮互结于腹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中的“鼓胀”相当于西医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包括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腹水,其他疾病出现的腹水,如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丝虫病乳糜性腹水、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等,也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

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情容易反复,预后一般较差,是历代临床疑难重症之一,中医把鼓胀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

再介绍一下名医何廉臣,何廉臣(-),出身于世医家庭,先后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绍兴医学会会长,神州医学总会外埠评议员、评议长。年6月,何廉臣与绍兴医界同仁创办《绍兴医药学报》,何廉臣任副主编。

接下来,鲁迅父亲的病除了有水肿之外,还有哪些症状呢?

《父亲的病》中有以下两个细节可以作为评判的依据。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通过这两处描写,鲁迅父亲还有气喘、气短,以及情绪易于急躁等临床表现。

同时,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杂文《从胡须说到牙齿》可以一并拿过来参考,文中有一处细节是:“听说牙齿的性质的好坏,也有遗传的,那么,这就是我的父亲赏给我的一份遗产,因为他牙齿也很坏。于是或蛀,或破,……终于牙龈上出血了,无法收拾。”

可见,鲁迅父亲还经常有牙出血的情况发生,而中医的鼓胀证在疾病发展的中后期往往就会有出血,轻者齿鼻出血,重者大量吐血或便血,想必只是鲁迅在《父亲的病》中并没有写出来而已。

综上,从中医角度解读,周伯宜先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同时本身性格又易于急躁动怒,这就是肝郁化火之象。另外生活方式严重不当,嗜酒过度,饮食不节,这就很容易导致脾胃受伤。

中医讲肝属木,脾属土,肝郁本来就很容易克制脾土,如果再加上饮食不当,最终就极其容易导致肝脾共损,导致整体气滞不畅,酒湿浊气蕴结,逐渐发展为气、血、水互结,而成鼓胀。

到疾病的后期,由肝脾两脏再累及到肾,肾不纳气就会出现气喘气短等症状。同时肝藏血、脾统血,疾病发展到后期也会有大量出血症状。

该病虽说是疑难重证,但疾病的形成一定也是有一个相对漫长的积累,其实所有的发病都是如此,哪有什么突然,所有突然的背后都有着漫长的伏笔。

周伯宜牙齿不好,鲁迅牙齿也不好,这的确跟先天遗传有关。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先天肾中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齿、骨、发这三个方面体现,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牙齿不好骨骼不好头发不好的人,很大程度上是跟先天遗传有关。而对于周伯宜来说,除了有自身身体因素之外,更多的致病因素是长期不当的生活饮食方式和不畅的精神情志所致。

在给鲁迅父亲具体的治疗中,我相信对于名医何廉臣来说,他在每次诊病的时候,一定会有提醒周家人要调节不当的生活方式以及调整情志等医嘱,只是鲁迅先生的笔下只字未提罢了。

《父亲的病》是一篇上成的文学作品,那是因为鲁迅先生文笔太好,写得心酸又辛辣,读者不得不去第一时间同情怜悯。

于是关于本文,几乎千篇一律的文学点评都是: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但问题是,周伯宜从治疗到死亡,前后经历近3年时间,真的是属于庸医误治导致死亡的吗?

我们就拿对应的西医病名肝硬化腹水来说,在今天的医疗条件下,一个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又能活多久?

在西医看来,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是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促使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收缩,致使肝脏质地变硬形成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导致腹水生成。临床表现往往是门脉高压、腹胀腹水、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等。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尤其是对于周伯宜所患的酒精性肝硬化腹水,现代医学更是明确指出:“本病无特效治疗,关键在于戒酒和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及延长其代偿期,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并发症;对有门脉高压的患者应采取各种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包括选择好适应症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周家当时已经家道没落,对于贫苦人家来说,不到病重大概是不会去花钱求医的,所以基本可以推测周伯宜求医之时已经是酒精性肝硬化腹水的中晚期了,那么两位中医大夫又让其活了三年,到底是庸医在致命还是良医在治病?

年4月10日,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肝硬化并发医院去世,从发病到死亡不过短短的5天时间,终年59岁。

试想,如果当年周伯宜所处的时代可以去找西医求治,鲁迅会不会最后去骂西医是庸医?

所以鲁迅先生笔下的《父亲的病》虽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也让很多人相信他所说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但文字的背后也却展现了文人内心深处比较无知甚至阴暗的一面。

另外,鲁迅先生在《父亲的病》中刻意讽刺挖苦何廉臣是庸医,说他的方子要原配的蟋蟀一对做药引子,同时还要用打破的旧鼓皮做药丸等描写,究竟当时是否真是何廉臣在故弄玄虚刁难病人,这已经不可考。但我更相信这是鲁迅先生为了文学艺术性的需要,刻意夸张或杜撰的笔法。

试想,以鲁迅的个性和犀利的文笔来看,既然想要骂死中医,为什么还偏偏把何廉臣的名字给改写一下,而不是指名道姓的骂,我个人认为当时鲁迅也是心虚,他应该也知道他对中医的文字是有偏颇的,但为了上升到文学的高度,只能改写加夸张,甚至是杜撰。

因为从文学角度说,这很正常,如同是再写实的影视作品,在写剧本时,也需要加戏或改写,这种影视渲染,是需要的。

而鲁迅先生诋毁中医的谩骂和打击,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不过是他本人在对中医并不了解的基础上的个人私怨的发泄罢了。

因为鲁迅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不经意间暴露出了自己的心声:“到现在,即使有人说中医怎样可靠,单方怎样灵,我还都不信。自然,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好在是,鲁迅先生这种比较偏执嫉恶如仇的性格也使他成为了文坛上犀利的一把刀,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然而从医学角度说,这种偏执的性格注定也是往往长寿不了的,所以鲁迅先生终年55岁。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不去反思,反怪医生。所以我觉得鲁迅笔下《父亲的病》中何廉臣说的一句话没有错:

“医能医病,不能医命”。

祁营洲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yz/5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