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体检,都会查验肝功能。而功能能报告如何解读,一起阅读本文简单了解。
肝功能报告中,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有: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本文分享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
这四个指标是体现肝脏的储备功能,当这些指标异常,肝脏储备功能异常。
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是一类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体内的糖蛋白。
一般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
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摺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此酶对于生理浓度的Ach作用最强,特异性也较高。
假性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对Ach的特异性较低,假性胆碱酯酶可水解其他胆碱酯类,如琥珀胆碱。
胆碱酯酶正常范围:比色法:~U/L;酶法: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U/L;女性(16~39岁)~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降低: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氨茶碱、巴比妥等药物。
在临床中,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有机磷中毒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
凝血酶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有关,均在肝细胞内合成。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正常活动度(Pa)为75%~%。肝病时肝细胞损害早期即可有PT延长。肝细胞损害越严重,PT延长越明显。
凝血酶原时间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若PT延长值20秒,则预后不良。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活动度(Pa)是反映肝脏凝血功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与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
急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40%,常提示肝细胞大片坏死的暴发性肝炎先兆。慢性肝炎,坏死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时,如果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且不能为维生素K所纠正时,提示远期预后差,病死率高。重型肝炎时,肝细胞严重损害和坏死,上述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及肝脏严重损害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纤溶亢进等原因,使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常小于40%,在重型肝炎早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就有改变,故常作为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长期胆道阻塞、胆汁淤积也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下降,与胆道阻塞、胆汁淤积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有关。但阻塞时间不长,无肝细胞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正常。部分参考资料:
《病毒感染与肝功能衰竭》,解放军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张爱民、辛绍杰——《临床肝胆病》,年第10期,第-页;
《解读肝功能检查报告(上)》,医院主任检验师,莫丽亚——《家庭医药》,年第03期,第59-59页;
《解读肝功能检查报告(下)》,医院主任检验师,莫丽亚——《家庭医药》,年第03期,第59-59页;
《简析肝功能轻度异常》,医院肿瘤中心,代佳佳——《肝博士》,年第02期,第48-50页;
#学习分享#乙肝二对半报告解读
#学习分享#肝功能报告解读Ⅰ:白蛋白、前白蛋白 星爷医学笔记觉得内容不错请点个“在看”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