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香港金牌绿叶吴孟达罹患肝癌,目前癌细胞已扩散情况不容乐观。得知这位在荧幕上带给我们无数欢声笑语的影星罹患重病,小编不禁黯然神伤。
肝癌就像披着隐形衣的“沉默杀手”,潜伏在人体的右上腹(肝区)悄无声息地发展扩大,直到有一天突然暴起,给人“致命一击”。
为什么肝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平常该如何护肝?如何避免走向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呢?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各种致病因子的影响下,导致肝脏细胞炎症损害及破裂死亡,发生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发生,会促发肝脏的自我修复机制,但肝脏受损后只能做到瘢痕修复,发生弥漫性进行性肝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有许多再生结节,部分再生结节发生癌变就形成了肝癌。
因而,预防肝癌首先要预防肝炎,从根源上阻断“三部曲”。
认识肝炎:肝炎可不只有乙肝根据致病因素肝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中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病毒性肝炎较为常见,所以人们常常提起肝炎就会误认为是“乙肝”。其实,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种分型。在我国,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又常因病情迁延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甲肝和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多表现为急性肝炎。丁型肝炎常与乙肝病毒相伴感染。
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广泛接种和公共卫生的明显改善,新发病毒性肝炎明显减少,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代谢相关性肝炎等非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
防治肝炎,以下知识要知道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一般指乙型肝炎或者丙型肝炎;这类患者以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是最大的,应避免其他可导致肝脏炎症加重的因素,同时定期(每3-6个月)行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胆超声等检查评估肝脏情况,如经过专业医生评估有抗病毒治疗适应征,无禁忌征,建议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随着新型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进入临床使用及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应用,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已有达到临床治愈的希望。而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可以在12周的疗程内治愈绝大多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药物性肝炎:切勿乱用药或滥用保健品。某些药物由于其自身的毒性或人体对其发生过敏反应,引起肝脏的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中药、西药、保健品或某些膳食补充剂均可能引起肝损伤,目前上市药物中,有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合并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时,药物性肝炎往往更为严重,而且发生肝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
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可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最重要措施。
脂肪性肝炎:这是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疾病。脂肪性肝炎是指肝细胞脂肪变合并肝小叶内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据报导,单纯性脂肪肝患者随访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为0.6%~3%,而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
所以,当体检发现“脂肪肝”时,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为肝脏科学“瘦身”,以免发生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四部曲”。
来源:内科王耀辉
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城院区楼层索引图点击看大图
觉得有用,来个分享、在看、点赞三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