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半月前约的毅行,但巧合的是恰逢九月九,又登了山,也算赴了古人的传统,临别之际感触颇多,本以为会洋洋洒洒挥笔万千,真到下笔之时却又开始踌躇。
仿佛理解了为何古往今来为何传世词作大多咏物且伤感,少有歌颂快乐的——因为快乐的事总是沉浸其中,珍惜每一时刻,无暇记录的,待真到下笔之时,更是难以挑选。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强迫自己,用拙笔记录一二,然师兄既然说“快乐可以分享,伤心独自派遣”,那么我就更想竭力记下今日的快乐,也不奢望能够多么经久不衰,倘若在未来某一时刻,你我消沉之际,能借以派遣,换以一笑,便足矣。
然师兄传(未竟)然师兄,九八之大水怪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善武好书,曾以太极松揉筑基功操十九式授余,吾敬佩甚。师兄好古洞,逢洞必入,不惧险阻,有洞霞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更见崎岖,师兄履之如平地,不为所动。
师兄作息不紊,日三省身,求知若渴,风雅颂等,朗朗上口,引经据典,不在话下。性喜辣条,吾惑,师兄大笑曰:“岂有生而为人却不喜辣条者乎!”曾于亭山分余者三以辣条,乃信。
(剩下以后等经历更多再补充^-^)
记佛光洞佛光洞算是我们一行的第一处景点,洞里有佛像万千,各有千秋,可惜不能拍照,而我也记不得名字。
但诸如降龙伏虎观世音还是有印象的,降龙手中托着条小龙,伏虎脚下躺着只幼虎,闲姐姐称它为猫咪,然师兄说伏虎是唯一穿了鞋的佛。我既没有记忆,就借用他们的印象为印象了。
我又想到了前几天的变与不变的话题,洞里的佛像更古不变,来来往往的人却日新月异,但如果再次拔高,洞中显现的众生相,在历久恒新的古洞中,是变也是不变的呢?
就好像进来的游客,总喜欢留一下自己的痕迹在里面,或置几枚硬币,或放几颗橘子,我愿称为“对神明的贿赂”。
史铁生说,我佛普渡众生,又怎会因为今日的微乎其微的钱财加以特别关环?
不过,佛既然慈悲为患,我想也应当会宽容来往每个人的小心思吧。
野餐亭我们的野餐是在一个亭子里吃的,昨天我还在和闲姐姐说,这么冷的天,吃野餐会不会冻得七荤八素,没想到时至正午,阳光明媚,真是天公作美。
掏出珍藏的水果,分享垂涎的辣条,整得还挺有感觉,不过再有意境,也比不上同行的老爷爷了。
这位老人戴着黑白相间的水手帽,就和他黑白相间的蓄胡一样,但他的胡子让我想到丰子恺。
老人不紧不慢地掏出一瓶自酿酒,一双银筷子,三两个水煮蛋以及一盒酱鱼肉,呷一口小酒,夹一小块鱼肉,却没见他吃蛋。
老爷爷同时招呼来往游客来品尝他的美酒,同时摇头晃脑地点评一番:“啊这家里吃饭啊,和这里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感觉呐,特别的很“,那种怡然自得洋溢在眉宇之间。
而往来的游客更颇为洒脱,没有筷子,便削竹作著,没有杯子,便借瓶盖为皿,感觉只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品上一口,便是极为的享受。
然师兄看起来心动难忍,早知道我就应该以橘子向老人换酒,给师兄过一把酒瘾,可惜当时没想到瓶盖的妙用,闲姐姐说这是她向往的老年生活,我也是这样的。
密码同行的还有密码,不记得密码的密码依靠手机记起了密码,身为直系学长,我总免不了考究一番密码的经济知识(毕竟终于有同行了)。
学着汪sir问了她福利经济学定理,同时还考了她无谓损失的概念,意外的是密码回答的挺不错,看来汪sir的打磨初见成效,期待密码的表现。
更难能可贵的事,身为理性人的密码却主动承担起了公共产品的提供,拿着专有设备,给我们拍下了无数时光,而我成为了我们学界最鄙视的“搭便车者“,下次有机会试着补偿一下哈哈。
伊人在一个茶馆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娟娟水流生生不息,水草丛生枝叶繁茂。
重要的是随着水流的掠过,每一枝水草都在迎风晃脑,像是在欢呼雀跃,又像笑弯了腰。
小溪上有一块白石,可供人稍作,据说那个谁(忘记名字了)也在上面坐过,还留下了照片。
闲姐姐坐在上面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如果能把鞋子脱掉,轻轻地淌一淌水,然后用深远的目光看着水面,我在旁边拍一张侧脸,肯定更加唯美。
当然,后面还是迫不及待地和闲姐姐合照了。
(闲姐姐的照片当然是自己藏着了)
后记最后还参观了茶博,但我开始疲惫,虽然快乐,但毕竟无力记忆,只记得有鱼,闲姐姐喜欢一条淡黄色的鱼,我喜欢那条黑色的离群鱼,还看了紫砂壶的制作,三足金蟾是敛财的,以及奇奇怪怪的茶饼。
庚子年丙戌月辛丑日于经院大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