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28(4):-
作者:
邬天舟梁茜李佳琪李坦杨玲玲
李江辛娇娇江静石东燕任可可
郝绍瑞金林峰叶萍黄建荣徐小微
高志良段钟平韩涛王宇明王宝菊
甘建和冯婷婷潘晨陈永平黄燕
谢青蔺淑梅陈新辛绍杰李兰娟
李君
通信作者:李君李兰娟辛绍杰陈新
DOI:10./cma.j.cn-0316-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建立相应的预后评分模型。
方法
利用HBV-ACLF中国诊断标准研究(COSSH-ACLF)队列,回顾性分析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障碍(HBV-ACHD)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90d预后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模型,并利用内部例和外部例HBV-ACHD患者进行验证。
结果
在例HBV-ACHD患者中,男性为主(76.8%),96.8%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并发症以腹水(66.5%)多见,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衰竭(4.1%)为主,90d病死率为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碱性磷酸酶(ALP)是HBV-ACHD患者90d病死率的最佳预测指标,并建立评分模型COSSH-ACHDs=0.75×ln(WBC)+0.57×ln(TBil)-0.94×ln(ALP)+10,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显著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TP及CLIF-CADs(P0.05),例内部随机选择组和例外部验证组均验证了类似结果。
结论
HBV-ACHD患者是一组以肝硬化失代偿为主、合并少量器官衰竭的人群,其90d病死率为9.2%,COSSH-ACHDs具有更高的预测HBV-ACHD患者90d预后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危及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疾病,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高达50%~90%[1-2],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降低ACLF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全球尚无统一ACLF定义和诊断标准,有无肝硬化基础一直是ACLF定义中备受争议的地方[3]。东西方人群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等差异致使ACLF的定义难以达成一致,因此,急需建立适合HBV感染人群的ACLF诊断标准。年,本课题组依托浙江大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13医院肝病中心的中国重型肝炎研究小组(ChineseGroupontheStudyofSevereHepatitisB,COSSH),首次开展了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的“HBV-ACLF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中国标准”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具有许多不同于西方酒精性肝病相关ACLF的独特临床特征,包括患者年龄较轻、器官衰竭以肝衰竭和凝血功能衰竭为主等,据此建立了HBV-ACLF诊断的中国标准(COSSH-ACLF)和预后评分系统(COSSH-ACLFs)[1]。新标准扩大了近20%的危重患者被早期诊断为ACLF,克服了欧洲标准(EASL-ACLF)不适用于乙型肝炎人群的局限性[1,4]。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COSSH-ACLF队列中,有26例入院时未被诊断为ACLF的患者,在入院后进展为ACLF,其28d/90d病死率为48%/72%,显著高于HBV-ACLF平均病死率(28d:32.3%;90d:52.2%)。其余例患者的28d病死率为3.6%,但其90d病死率升至6.6%[1]。上述结果表明,未达HBV-ACLF诊断标准的前期患者,仍具较高的ACLF发展倾向与较高病死率,亟需新的预警预测指标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但目前临床尚未对ACLF前期患者进行系统性阐述[5],现有终末期肝病预后评分[如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Na(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等]是否适用于ACLF前期患者也未明确。本研究拟利用前期COSSH-ACLF研究队列,回顾性分析HBV-ACLF前期患者慢加急性肝功能障碍(acute-on-chronichepaticdysfunction,ACHD)的临床特征,建立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90d预后评分模型,为ACHD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警预测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设计:
利用COSSH-ACLF前瞻性、开放性研究队列,回顾性纳入例入院时未被诊断为HBV-ACLF的ACHD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建立预后评分模型,随后在例实验组中随机挑选例作为内部验证组,与新建外部验证组同时验证新建模型的可靠性。
2.患者入排标准:
入选标准为任何病因引起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cuted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