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临床发病率为20-30%,易发生梗阻性黄疸、胆系感染及胆绞痛,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意见。目前主要治疗方法:1、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或球囊扩张术取石(EPBD);2、经皮穿刺肝内胆管球囊推石术(或联合胆道网篮碎石取石);3、外科手术取石;前两种方法均属于微创治疗,外科手术取石风险大、创伤大,术后需带胆道T型引流管约1月,多不被患者接受,尤其是年老体弱及不能耐受全麻者;EST为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案,成功率高达90%,出血、穿孔及术后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较高;EPBD较EST有较大的优势。经皮穿刺肝内胆管球囊推石术(或联合胆道网篮碎石取石)顺行途径,由开口大的方向向开口小的方向,相对于逆行的ERCP更容易成功。
经皮穿刺肝内胆管球囊推石术(或联合胆道网篮碎石取石)
第一步经皮肝内胆管穿刺
第二步造影可见结石(充盈缺损)
第三步送入鞘管、导丝及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
第四步用球囊将结石推至十二指肠内
第五步送入PTCD引流管行外引流(2周后拔掉引流管)
胆道网篮碎石取石
经皮穿刺肝内胆管球囊推石术,穿刺点局部麻醉,唯一的伤口就是一个针眼,3天后病人就可以出院。对于直径大于1.5cm的结石可先采用胆道网篮碎石,然后再行球囊推石术,对于严重胆系感染及阻黄患者,可先行PTCD减黄及控制感染,择期再行球囊推石术。该技术尤其适用于于高龄、基础状态差的患者或ERCP失败者,可作为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略!
介入医学科疾病诊疗范围
l血管性疾病:各种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瘤及静脉曲张等;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腹主动脉瘤、脉管炎、糖尿病足等动静脉疾病。
l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肝转移瘤、胆管癌、肾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
l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肾错构瘤、肝肾脾卵巢囊肿、乳腺腺瘤及增生结节、肺结节等。
l妇产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癌及输卵管阻塞等疾病。
l非血管性疾病: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胆管结石、食管、气管狭窄及输尿管狭窄等。
l出血性疾病:咯血(支扩或肺癌等引起)、鼻出血、妇科大出血、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全身各部位出血。
l良性病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脾大脾功能亢进、椎体压缩性骨折、前列腺增生及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