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姐导读:
前段时间,壹姐看到新闻说,男方领证当天因为女方穿了高跟鞋而当场崩溃,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身高真的是很重要啊,一个本身就不太高的人,要是在缩水8厘米,这不就成悲剧了嘛,重庆的冉先生大年四年因为服药身高缩水了8cm……
因为药物四年身高缩水8cm
冉先生今年27岁,年,他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入学体检时,体检报告显示他的身高是1.71米。但在年毕业时,出院报告显示,他的身高变成了1米63。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出现明显缩水?冉先生说,在自己入学体检时,被查出患有乙肝大三阳,入学后不久,医院治疗。进行半年左右保肝治疗。到了年6月30号的时候他就开始给我用抗病毒,用阿德福韦酯。
1年多后,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小冉又开始服用天津另一厂家生产的阿德福韦酯胶囊。又吃了一年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了年10月左右的时候,出现了不良反应,双肩痛、左腹痛、双下肢无力。那时看了三个多月没效果。
年2月,此时冉先生已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因为身体严重不适,他所在的实习单位将其劝回。这个时期,他已经行动越来越困难。年8月,他医院,医生在对他进行详细的检查后,建议停用阿德福韦酯。
出院的体检报告显示,其身高只有1.63米。停药3个月之后,冉先生已经可以正常行走,并找到了工作。
今年4月,冉先生发现,自己曾长期服用的药物"阿德福韦酯",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列入年12月8号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肾功能异常、范可尼综合征等。
通报中,提到要警惕阿德福韦酯的低磷血症及骨软化风险。通报显示,阿德福韦酯引起的骨软化发生周期长,病程进展缓慢,多为长期用药后发生,一般发生时间为3-5年,初期可能有血磷降低,如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发展为骨软化,主要表现为骨痛、行动困难、骨折等。
这个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范可尼综合征引起骨病,骨的损伤,包括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就会骨折,脊柱就变矮,背就驼了。如果病人比较重的人长骨骨质疏松也可以引起。一般来讲,长骨也就是胳膊、腿变短机会比较少,脊柱变短的机会比较多。
不容忽视的药物性肝损伤
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低,但是我们也应当警惕,其实大部分的肝损伤并不是因为熬夜、饮食,反而是药物导致的!
对中国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与治疗状况进行了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1、每人次的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比例高达1.75人次。
2、中草药、中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占比为30%,大量病例报告使用了“不明中草药”(各种祖传偏方、宫廷秘方)。
3、国人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通常比较严重,其中30%的患者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的10倍,出现肝衰竭或死亡高达3.09%!
4、肝损伤病例中,高达40%的患者联合使用了两种或以上的肝损药物。
有些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物具有直接的肝毒性,例如对乙酰氨基酚,这是感冒药中常见的成分,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这类肝损伤与用药的剂量、时间长短有关。
对于这类病人而言,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往往难以预测,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比较严重,甚至可能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威胁生命。
如何远离药物性肝损伤
容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哪些?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某止痛药)、某些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大环类脂类药物)等是欧美国家引起肝损伤常见的药物。另外,抗结核药(如:异烟肼)、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神经系统治疗药物(如:卡马西平)、精神类药物(如:奥氮平)、心脑血管药物(如:胺碘酮、他汀类药物)、抗真菌药(如:酮康唑)、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包括口服避孕药、抗甲亢药物)等都是目前已知的、引起药物肝较常见的药物。
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尤其是前3个月至6个月期间),以早期发现肝损害的苗头,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肝损伤进一步加重。
在中国,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40%的病人都是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某些药物单用,对肝脏的危害不大,但同时联用,可能会因为药物的互相作用而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医生在联用药物时会仔细斟酌衡量利弊。由于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肝脏的细胞色素P酶代谢的,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代谢,从而引起血药浓度过高,引起肝脏损伤。
这样致命的组合,也存在于酒精与药物、咖啡因/茶碱与药物。因此吃药的时候最好不要喝酒。
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占到药物性肝损伤的至少20%至30%。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已知的能够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常用中药包括:
雷公藤、乌头、斑蝥、蓖麻子、天花粉、菊三七、何首乌、柴胡、番泻叶、大黄、虎杖、朱砂、穿山甲、蜈蚣、罂粟、麻黄、丁香……(还有不少)。
中草药本身成分非常复杂,有些成分本身就有肝脏毒性,各成分之间的相互配伍和禁忌尚不十分明确;中草药在种植、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农药、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同时,许多中药的制作工艺相对落后(尤其是注射用针剂,慎重使用!)
因此,在服用中草药,尤其是长期、频繁服用时,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抽血化验)。
如何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1、治疗疾病时,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2、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确诊药物的适应证与治疗的疾病一致,并了解其剂量、疗程、药物相互作用、是否有肝损伤的报道及注意事项等;
3、确诊药物在有效期内,过期的药物果断丢弃;
4、确诊既往服用该类药物,没有药物过敏反应;
5、除非必须,尽可能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6、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一旦确诊肝损伤,立即前往肝病专科医生处就诊,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小编说两句
与健康成人相比,儿童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全,老年人的肝肾代谢功能下降,因此这两类人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另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本身有慢性肝病基础的,建议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则不作为首选。
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肥胖、过敏体质者、酗酒、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也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建议这类人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THEEND—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