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ldquo灵方rdquo切莫胡乱

警~惕

药物性肝损伤

隐蔽的肝脏“杀手”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器官之一。对药物安全问题的认知不足,人群中不规范用药和随意应用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情况都使得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警惕!“灵药”伤肝别乱吃!

54岁的黄女士体检发现肝脏血管瘤,热心的朋友告知一“护肝灵方”,并一再强调其“护肝”疗效显著。

黄女士自服“灵方”近1月,直至尿黄、身黄、眼黄等黄医院就诊,医院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彼时黄女士谷丙转氨酶已高达IU/L(正常值低于40IU/L),总胆红素高达.7umol/L(正常值低于20.5umol/L),伴随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心口苦,肝区隐痛不适,皮肤瘙痒,食欲、精神状态差,经治疗数天后黄女士症状并无改善,且胆红素持续升高至.8umol/L。

在医院告知病情危重的情况下,黄女士慕名前来我院就诊,肝胆外科主任詹世林教授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行MDT讨论,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及化验检查结果,在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恶性肿瘤、有毒化工产品接触史及其他药物服用史后,明确药物性肝损伤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2天后病人肝功能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性治疗,病人转氨酶与胆红素直线下降,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出院。

肝脏“杀手”--药物性肝损伤

据肝胆外科主任詹世林教授介绍,每年都会遇到十数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中尤以自服中药者居多。

民间有不少老百姓得病后由于缺乏及时去专业医疗机构诊治的意识,往往容易听信友人提供的未经专业人士考究的各种“灵方、良方、偏方”等,盲目地相信“纯中药,毒副作用少”的谬论,而导致肝脏功能的损害。轻者可致急性药物性肝炎,延误治疗可迁延不愈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重者器官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服用各种“良方”前,应咨询专业人员;如因自服药物而导致不适,特别是出现黄疸者,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如何减少药物性肝损伤?

1

看说明书

不管服用什么药物,一定要先看说明书,明确来源、成分、用量和副作用等,不要随意用药。

2

监测肝脏状态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类人群就需要定期检查自己的肝脏状态,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必要时服用一些保肝类药物。若在使用一些新药后出现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3

减少合并用药

很多人都觉得多用几种药,疾病好得更快,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在药物性肝损伤中,40%的病人都是因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引起的。药物之间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已知或未知的不良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对肝的毒副作用会增加,尤其是同类药,作用相似,重复使用,毒性更强。因此,除非必须,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ys/732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