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用“人工肝”技术救治重症肝衰竭患者
今年70多岁的赵大娘突发严重肝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医院重症医学科应用“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简称MARS)技术,成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老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肝功能得以恢复。医院是本市第一家在重症领域实施这项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
这位老人因为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皮肤发黄、颤抖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当时,肝功能检查显示,老人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的25倍,血氨超过正常值的2倍,且出现多语、定向力差、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症状。不采取有效治疗,患者很可能会出现昏迷、脑水肿、肝肾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重症医学科专家乔佑杰、辛绍斌、王静等看病人后认为,只有及时为患者实施MARS治疗,才能稳定患者内环境,打破恶性循环的进程,从而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挽救患者生命。
经治疗后,老人状况迅速好转,食欲、乏力、精神混乱等症状明显减轻。总胆红素、血氨、肝酶等肝功能指标下降至基本接近正常,且停止MARS治疗后,患者肝功能也在逐渐好转,说明老人的肝脏正在逐渐修复过程中。
据乔佑杰主任医师介绍,急性肝衰竭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肝合成、解毒、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机制障碍、肝性脑病以及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危重急症。
肝功能衰竭可导致患者健康状况全面衰退,出现虚弱、周身乏力、生活自理能力变差、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协调能力降低等症状。如病情继续恶化可出现昏迷、严重黄疸、休克、脑水肿、脑疝、脑出血、DIC、肝肾综合征、MODS等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
“人工肝”是指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或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的治疗方法,能够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时机进行肝移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简称MAR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人工肝”技术。包括白蛋白再循环系统、活性炭、树脂和透析等组成部分,能够清除脂溶性、水溶性以及与白蛋白结合的大、中、小分子毒素、代谢产物等,同时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其优点在于血浆不与活性炭及阴离子树脂接触,从而减少凝血因子和蛋白质的吸附和破坏,最大限度的保留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它营养成分。MARS对改善肝脏合成功能及肝性脑病的脑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MARS包括三个循环:白蛋白循环、血液循环和透析循环。
供稿
孙强王静
审核
乔佑杰
编辑
徐瑞屏
校对
周文成
责编
王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