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琼燕陈伶俐高峰宿杰·阿克苏侯英勇黄晓武黄成孙惠川周俭纪元
医院病理科、医院肝外科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高居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进展期患者5年生存率在15%左右。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使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年左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打开了肿瘤治疗的新篇章。肿瘤细胞过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2,PD-L1/2),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分子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PD-1)结合,阻断T细胞激活,逃避免疫系统攻击。ICI靶向阻断上述通路,恢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目前抗PD-1(nivolumab,pembrolizumab,toripalimab,camrelizumab,sintilimab),PD-L1(atezoluzumab),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protein4,CTLA-4;ipilimumab)等多种ICI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新近的一项pembrolizumab在晚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二线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使用pembrolizuma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0个月和2.8个月,P=0.)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和10.6个月,P=0.)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然而,ICI会激活自身反应性T杀伤细胞,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调节性T细胞攻击自身抗原,打破机体原有免疫耐受平衡,引起免疫相关并发症。免疫介导的肝炎(immune-mediatedhepatitis,IMH)是重要事件之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可靶向阻断VEGFR1-3、FGFR1-4、PDGFRα、RET及KIT等血管生成相关通路,抑制血管内皮增殖,从而抗血管形成,目前在HCC患者中一线治疗使用[8]。动物实验表明,仑伐替尼可持续性减少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增加CD8+T细胞比率,促进记忆性T细胞激活,增强抗PD-1抗体的抗肿瘤效应[9]。基于此,ICI和抗血管生成TKI的联合治疗使用日渐增多。在肾癌中,Ⅲ期临床试验证实avelumab及axitinib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舒尼替尼能显著提高生存率[10]。而随着ICI与抗血管TKI联合使用的逐步增加,IMH的表现可能更为多见、复杂。组织学形态是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基石。医院病理科和肝外科聚焦于此,回顾性研究免疫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组织病理形态,并初步比较ICI单药治疗与ICI联合靶向抗血管治疗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以期为今后不断增加的免疫治疗积累经验。
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
收集至年在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PD-L1/2)表达情况。结果
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
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图1
免疫介导的肝炎中出现静脉内皮炎,炎性细胞浸润中央静脉周围,内皮细胞核凸显HE高倍放大
图2
肝组织呈紫癜样改变,中央静脉周围肝窦充血、紫癜样变,部分肝细胞液化、脱失HE中倍放大
图3
汇管区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胆管上皮变性HE中倍放大
图4
小叶中央静脉内膜炎,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渗血,肝细胞大片桥接坏死HE中倍放大
图5
肝小叶内肝细胞及Kuppfer细胞显著表达PD-L1EnVision法中倍放大
图6
汇管区多量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浸润EnVision法中倍放大 图3~6为同一病例
图7
肝右叶切除术后第3天上腹部MRI增强扫描示肝脏弥漫局灶性斑片状异常信号影,呈网格状改变,提示残肝左叶多发局灶性急性肝炎性坏死,考虑为免疫性损伤
图8
肝穿刺见大片凝固性坏死,仅残存汇管区结构HE中倍放大
图9
坏死组织与汇管区交界处见组织细胞反应,肝细胞水肿HE中倍放大 图7~9为同一病例
图10
例17,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4个月前手术切除肝组织形态,肝小叶内未见明显损伤,部分肝细胞浊肿,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HE高倍放大
图11
例17,联合使用ICI(pembrolizumab,乐伐替尼)5个周期后,穿刺肝小叶内肝细胞点状坏死,伴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小簇浸润HE高倍放大
图12
部分肝细胞HBsAg胞质弥漫强阳性,提示HBV活动EnVision法中倍放大
引用本文:章琼燕,陈伶俐,高峰,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组织病理学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49(04):-.DOI:10./cma.j.cn-072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