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科技日报记者金凤通讯员王鲁闽吴倪娜江南进入梅雨季,蘑菇大量繁殖。7日,医院获悉,入夏以来,该院急诊医学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学组组长张劲松教授陆续接到近10起省内各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会诊,南京、苏州、淮安、宿迁等地的老百姓纷纷中招,多例患者均明确为误食剧毒类型的鹅膏菌。张劲松表示,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绝不采、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我国蘑菇中毒发病集中在每年6-10月口上尝鲜,有可能肠胃受罪,还有可能丢了性命。前不久,在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作红教授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张劲松团队又对病人生物样本以及蘑菇样本毒检分析发现,多例患者均明确为误食剧毒类型的鹅膏菌。这类鹅膏含有鹅膏毒肽等毒素,这些毒素在体内产生作用,往往杀伤力不低。南京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孙昊介绍,“含鹅膏毒肽的毒蘑菇,如肉褐鳞环柄菇,可以造成严重的肝脏功能损害;含2-氨基-4、5-二乙烯酸等毒素的毒蘑菇,如欧式鹅膏菌,可以造成肾小管损伤,从而引发肾功能损害甚至衰竭。”她说,前不久,江苏淮安一位患者,吃了肉褐鳞环柄菇,结果发生严重肝功能衰竭,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无独有偶,7月5日,医院急诊中心抢救室也接收了一位食用毒蘑菇中毒的患者。这位男性患者57岁,在南京老山风景区游玩时,自行采摘了一些野生蘑菇,当晚食用。第二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他没有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bx/1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