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编码:BNW)。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肝衰竭(ICD-10编码:K7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湿热蕴毒证
瘀热蕴毒证
阳虚瘀毒证
阴虚瘀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慢性肝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慢性肝衰竭)。
2.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症状急性加重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观察并记录身目黄染、口干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神志、行为、出血等症状或体征及其变化情况,注意舌像、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血糖、血清电解质;
(3)血清甲胎蛋白(AFP);
(4)血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5)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内毒素定量、细菌培养、血氨、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毒证:祛湿解毒、凉血化瘀。
(2)瘀热蕴毒证:化瘀解毒、健脾和胃。
(3)阳虚瘀毒证: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4)阴虚瘀毒证:滋补肝肾、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特色疗法
(1)中药灌肠
(2)中药外敷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2)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改善。
(3)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值上限5倍以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国际标准比值(INR)<1.6。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该疾病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Ⅲ期及以上肝性脑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包括感染性休克、深部真菌感染、2个部位以上感染、二重感染等)、Ⅰ型肝肾综合征,或4周内出现死亡、自动出院、肝移植、需要人工肝治疗、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治疗过程中,出现或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意外、胰腺炎、肺栓塞)等,或发现合并有原发性肝癌或其他肿瘤者,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肝瘟(慢性肝衰竭)(TCD编码:BNW,ICD-10编码:K7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入院第1天)
年月日(第2-7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评价
□下达医嘱、开出检查单
□完成初步诊断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评价
□完善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初步进行疗效评价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富营养易消化饮食
□监测生命体征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各项检查
□相关对症处理
□必要时心电监护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临床预后相关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健康宣教
□日常生活及心理护理
□执行相关医嘱
□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起居、饮食宣教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做好用药的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8~14天)
年月日
(第15~27天)
年月日
(第28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证候疗效评估
□对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评价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疗效评估
□对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向患者及监护人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制定随访期治疗、随访计划
□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相关临床预后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相关临床预后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出院带药
□其他医嘱
□定期门诊随访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与心理护理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用药的指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要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用药的指导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做好患者出院后的饮食、健康教育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牵头人:常占杰(陕医院)
主要完成人:
常占杰(陕医院)
李京涛(陕医院)
宋春荣(陕医院)
李秀惠(首都医科医院)
李丽(首都医科医院)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