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编码:BNW)。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肝衰竭(ICD-10编码:K7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湿热蕴毒证

瘀热蕴毒证

阳虚瘀毒证

阴虚瘀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慢性肝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慢性肝衰竭)。

2.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症状急性加重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观察并记录身目黄染、口干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神志、行为、出血等症状或体征及其变化情况,注意舌像、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血糖、血清电解质;

(3)血清甲胎蛋白(AFP);

(4)血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5)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内毒素定量、细菌培养、血氨、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毒证:祛湿解毒、凉血化瘀。

(2)瘀热蕴毒证:化瘀解毒、健脾和胃。

(3)阳虚瘀毒证: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4)阴虚瘀毒证:滋补肝肾、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特色疗法

(1)中药灌肠

(2)中药外敷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2)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改善。

(3)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值上限5倍以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国际标准比值(INR)<1.6。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该疾病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Ⅲ期及以上肝性脑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包括感染性休克、深部真菌感染、2个部位以上感染、二重感染等)、Ⅰ型肝肾综合征,或4周内出现死亡、自动出院、肝移植、需要人工肝治疗、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治疗过程中,出现或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意外、胰腺炎、肺栓塞)等,或发现合并有原发性肝癌或其他肿瘤者,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肝瘟(慢性肝衰竭)(TCD编码:BNW,ICD-10编码:K7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入院第1天)

年月日(第2-7天)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评价

□下达医嘱、开出检查单

□完成初步诊断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评价

□完善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初步进行疗效评价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富营养易消化饮食

□监测生命体征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各项检查

□相关对症处理

□必要时心电监护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临床预后相关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健康宣教

□日常生活及心理护理

□执行相关医嘱

□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起居、饮食宣教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做好用药的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8~14天)

年月日

(第15~27天)

年月日

(第28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证候疗效评估

□对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评价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疗效评估

□对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向患者及监护人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制定随访期治疗、随访计划

□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相关临床预后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药汤剂辨证论治

□中药灌肠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膏剂穴位贴敷

□肝病治疗仪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抗病毒)

□利尿剂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

□保肝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相关临床预后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出院带药

□其他医嘱

□定期门诊随访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与心理护理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用药的指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要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用药的指导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做好患者出院后的饮食、健康教育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牵头人:常占杰(陕医院)

主要完成人:

常占杰(陕医院)

李京涛(陕医院)

宋春荣(陕医院)

李秀惠(首都医科医院)

李丽(首都医科医院)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热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bx/10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