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常见病,很多人都知道有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很多患者在治疗上不太重视,尤其在假期,多是“吃-玩-睡”模式,对于平常人来说,是多么惬意的事,可是对于肝病患者而言,如果饮食不节、作息紊乱,再加上过度饮酒,都很可能导致肝病病情的“反扑”,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一定要格外警惕。肝性脑病发作仿佛中邪一样,到底怎么治疗呢?55岁的岳先生患有肝硬化6年了,多次因医院,去年国庆假期期间,岳先生就再次发病了,假期第三天晚上,岳先生就仿佛中邪一样,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在凌晨点还不睡觉,胡言乱语絮絮叨叨,也不听家人劝去休息,还脾气暴躁地大喊大叫,直到喊累了、睡着了,家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后发现岳先生神志不清,查了示凝血和头颅CT,并结合之前的病史,是肝性脑病再次发作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治疗才让岳先生的神志变清楚,最后转危为安,长期肝硬化治疗不佳,又加上并发症肝性脑病,让岳先生是苦不堪言,好在有病友介绍了中医,去年国庆后就联系上了武汉广慈中医,通过多方面的分析之后,给岳先生一份几百字的分析报告,这让岳先生看到了希望,更加配合中医的治疗。服用中药一个月后,不适症状就减轻了,两个月后肝部的不适就明显好转了,随证调方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肝性脑病就没再发作,直到春节期间,岳先生稍微注意一下也没有感到不适,去医院复查发现肝硬化逆转了,这下子全家都放心了,再巩固两个疗程恢复得更好了。肝性脑病也被叫做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轻则仅有轻微的智力减退,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行为失常甚至是意识障碍,因为肝病引起了“脑病”,是一种神经精神异常的综合征,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可能在数日内迅速发展,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死亡,如果起病缓慢,则多见于肝硬化,反复出现行为异常,逐渐会进入嗜睡昏迷状态。中医如何调治肝性脑病才能让患者摆脱困扰?一是急性肝昏迷,中医称之谓“急黄”“疫黄”“瘟黄”,对其病理过程也有“毒热攻窜,湿热互结,波及心肝,胀满躁扰,神昏而死”的记载。急性肝昏迷系因湿热结痰,痰热蕴毒,毒火攻心以致内闭。由于毒热势急,迅速耗灼气阴,因此开始多属实热,很快出现正虚之候。临床又可分为痰热偏盛和痰湿偏盛两类。前者除神昏外,兼见高热,面红,目赤,气粗,口臭,唇燥,谵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糙或焦黑,脉数或弦大。后者神志模糊,呆钝,身重,舌强,口中黏腻,频吐痰沫,喉中有痰声,舌苔腻,脉滑数。治疗时前者当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为主,后者当以芳化除痰,开窍醒神为主。二是慢性肝昏迷,多见于肝硬化,肝实质性破坏和肝功能损害,呈慢性发展过程,至后期肝功能衰竭,失去了代偿能力,出现了神经系统的证候,终末期可以全昏迷。此类患者多因久病自虚,气血不足,阴阳俱损,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虚风内动;另外湿毒热邪潜伏血分,进一步发展并能鼓动虚风,邪正交争,以致时而意识昏蒙,烦躁易怒,视物不清,头晕健忘,疲乏嗜卧,脘胀满,纳食不香等,且多由忧郁忿怒或过劳而致痰迷窍闭,以致神昏等。治疗方法应以补虚扶正醒神开窍为主,佐以清利余邪。肝性脑病之所以反复发作,其实跟很多因素有关,尤其没有根本治疗,对于使用激素的病例,若欲减量或撤用时,不可急于一时,中药可以起到配合的作用,可以根据病情和机体状况,采用不同的法则。上例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之参、芪、术、苓、归、芍、精、断为用。若气血虚者,则常重用生黄芪、丹参以气血双补;至于脾肾阳虚者,当以温补命门着手,可用附片、肉桂、仙茅、仙灵证脾等。总的原则是补偿和调整在激素撤减过程中机体气血阴阳的失衡状况。对于肝昏迷的发生,除了一般所谓之痰湿、痰火、动风外,而湿热蕴毒,毒火攻心,是急性肝昏迷的主要因素。对于慢性肝昏迷患者,除了重视其本病补虚扶正以外,也要注意解毒,仍是积极的措施之一。中医中药开窍剂适用于闭证,对于痰热湿浊荧闭或毒火攻心,以致神昏窍闭,均可使用开窍药。痰热盛者,宜用安宫牛黄丸,取其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之效;痰湿蒙闭者,宜用局方至宝丹,取其芳香清心开窍之功,另如菖蒲、远志、莲子心等可入群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zlgsj/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