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但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却永不停歇。年,北医三院又有一批新的医疗技术,经过严格的审批和长期观察,转为常规技术普及应用。新技术带来新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技术都有哪些吧~
项目团队
北医三院
介入血管外科
项目负责人:王昌明(右二)
团队成员
李选、栾景源、李天润、韩金涛、
贾子昌、冯琦琛、庄金满
从1名患者的救治经历谈起...
郭先生今年刚刚40多岁的年纪,却因意外感染上丙型肝炎,继而进展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反复医院急诊室的常客。3年以来,因为反复便血,让他几乎失去工作能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一下失去了“顶梁柱”......
绝望中,郭先生来京就医。也许因路途劳累,刚到京第二天,就突发呕血被救护车紧急送至北医三院急诊室抢救。短时大量的呕血,很快让郭先生失去了意识,血压低至70/30mmHg。
经过紧急抗休克、输血等治疗,并第一时间放置三腔二囊管,暂时止住了消化道出血,郭先生慢慢恢复了意识。然而,检查结果却不乐观,血色素仅有4.5g/dl,急诊CT显示他的肝硬化严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严重,而且有脾肾分流。
多年的就医过程中,郭先生一家对治疗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因为顾虑肝性脑病的问题,多次拒绝进行介入门腔分流手术,满心希望继续行胃镜下治疗解决出血问题。但消化科专家的即时会诊结果让郭先生家属陷入绝望中。因合并脾肾分流,而且已经3次胃镜下治疗,效果都不好,仍反复发生出血,不建议再次行胃镜治疗。
针对郭先生的具体情况,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团队决定紧急予患者施行“精确”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针对传统介入门腔分流术肝性脑病发病率高的缺点,通过手术中巧妙的组合不同口径的球囊与支架,并严格进行支架定位。通过支架的“妙算”,实现了分流量的精确控制。
手术完成后,郭先生消化道的出血即刻停止,术后第二天就恢复饮食了。手术后经过监测,血氨一直处于正常值范围,如郭先生一家“心头病”的肝性脑病没有发生,术后第四天,一家人高高兴兴离院回家。
技术名称
精确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技术内容
精确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即以组合支架形式建立肝内分流道。先以长段裸支架建立分流通道,再以覆膜支架准确覆盖肝实质段,以维持其通畅。如此,既达到有效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止血的目的;又能维持门静脉左右分支的通畅血流,为术后肝功能的维持提供了保证。
且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可以分步调节门静脉压力,对门静脉压力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主动控制。在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减少肝性脑病发生率,最终提高生存率。
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区别?
本项技术
?分流降压的同时,维持门静脉分支血供,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
?通过不同口径球囊与支架的组合,实现对门静脉压力的主动调控,减少因过度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
?为分期调控门静脉压力在技术上作了探索。
此项技术适合哪些患者?
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治疗无效或无法进行胃镜治疗的患者;或者因急性大出血,无法进行胃镜治疗,而需要紧急抢救治疗者。
本项技术即时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最大限度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大大减少分流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
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
编辑
孙静
摄
苏天是
“北医三院订阅号
健康科普
北医三院服务号
就诊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