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电影《送我上青云剧照》)
其实,这种癌症并非只青睐与50-60岁的女性,已经有了年轻化的趋势。
电影反应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大多数女性对卵巢癌并不了解。
卵巢癌——被低估的“沉默杀手”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经常被誉为女性癌症“三大杀手”。
作为一种高发的妇科肿瘤,卵巢癌的防治可谓是“老大难”问题。
在乳腺癌的早筛手段不断成熟、宫颈癌疫苗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卵巢癌却因发病高度隐匿、筛查作用有限,导致近七成患者发现时已到晚期。
卵巢癌也是所有妇科肿瘤中生存率最低的一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卵巢癌五年生存率为39.1%。
(数据来源:ChangingcancersurvivalinChinaduring-15:apooledanalysisof17population-basedcancerregistries.LancetGlobHealth.May)
因此,卵巢癌一直以来都是被严重低估的“隐形杀手”。
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莫名长胖,竟可能是卵巢癌作祟?!卵巢癌可称得上是最善于“潜伏”的癌症,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女性朋友们常常是发现肚子变大了、有腹水了才去就医,此时肿瘤往往已经在腹腔建立了“根据地”,并可能向身体其他组织和器官转移了。
卵巢癌有哪些不典型征兆?
?“消化不良”
一些卵巢癌患者会出现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这是因为肿瘤长得太大,顶住了胃等消化器官,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往往先去消化道科就诊,因此贻误治疗。
?莫名长胖
还有的患者发现自己衣物、裤子穿不上了,以为是长胖了就开始减肥,医院才发现根本不是肥胖,而是晚期卵巢癌。
?胸闷、睡眠不佳
还有少数患者起病时因为胸闷、睡眠不好而去胸科就诊,检查一圈发现问题不在这,再去看妇科才发现肿瘤。因此,提高健康和防范的意识很重要。
家族史是卵巢癌的风险因素?要不要学明星切卵巢?卵巢癌和大多数肿瘤一样,它的致病因素有遗传因素但并不是遗传病。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母亲患有卵巢癌不会直接遗传给女儿,但是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卵巢癌家族史,那么罹患卵巢癌的几率会明显升高。
这种特殊的遗传因素就是BRCA1/BRCA2基因突变。
年,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发表“我的医疗选择”一文,她透露,由于携带“缺陷”基因——BRCA1,医生预估她得乳腺癌的几率为87%,为此,她选择了预防性地切除双侧乳腺。后来医生预估她患卵巢癌的风险为50%,她又完成了输卵管以及卵巢切除。
一时间,大家都了解了BRCA1基因与乳腺癌、卵巢癌发病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展开了一场“女性要不要切除乳腺避免患乳腺癌”的大讨论。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请慎重看待预防性切除!
医院妇科主任刘继红教授就曾指出:“除非女性有卵巢癌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或者检测发现是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可以考虑预防性卵巢切除。此外,不推荐因为担心患卵巢癌而专门手术切除输卵管。”
可别小看卵巢的功能,卵巢是女人重要的性腺器官,它们与脑下垂体、甲状腺以及肾上腺等所产生的激素一起影响着女性的音调、毛发分布状态、乳房的发育以及子宫的变化。卵巢切除,女性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更年期等症状,对人体损伤很大。
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来说,其借鉴意义仅限于可以进行筛查了解自身基因情况,并及时进行监测,如果能够进行及时监测及随访,也可以在癌变早期发现,及早对病情进行控制。
怎样预防卵巢癌才靠谱?尽管这一“隐形杀手”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卵巢癌的发生。
未生育、月经初潮早、绝经年龄延迟、长期使用促排卵药物、经常接触滑石粉、长期睡眠不好;
家族中有一级亲属患卵巢癌,存在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患者,她们的患癌风险高于常人。
怎样筛查?
30岁以上女性每年至少一次妇科检查
30岁以上女性每年至少一次妇科检查
30岁以上女性每年至少一次妇科检查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目前,常规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肿瘤标记物(CA、HE4)、基因检测、彩超等。有高危因素的人尽早找妇科医生及遗传学专家咨询,必要时做基因检测(BRCA1和BRCA2等基因突变)。
应对“妇癌之王”的新突破!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致命率却高居“头把交椅”,因此也被称为“妇癌之王”。
长期以来,“手术+化疗”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开展,我国上百万卵巢癌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重磅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获FDA批准,用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年在我国获批后,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有了新的“利器”,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毒副性小。
近日,一些关于卵巢癌的前沿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III期PAOLA-1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无论患者的BRCA基因状态如何,接受奥拉帕利和贝伐珠单抗联合用药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改善。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公布,对于化疗耐药、甚至多重耐药的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疗药物派姆单抗联合PARP抑制剂尼拉帕尼的治疗效果喜人。
?广谱抗癌药再次迎来突破,一款针对HER2阳性、名为ZW25的新靶向药疾病控制率高达82%,虽然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FDA已经授予ZW25用于治疗胃癌和卵巢癌的孤儿药认定,前景比较乐观。
参考来源: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