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老马很苦恼,20来岁的时候发现“乙肝”,41岁又发现“乙肝肝硬化”。如今肝硬化一路进展至失代偿期,已经多次因“呕血”住院治疗,目前正在排队等待肝移植中。
然而祸不单行,半个月前,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小黄人”,医院做了抽血、CT、MR等各项检查之后确诊“胆总管结石”,同时发现合并多个肝硬化的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腹水”。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多,手术创伤大、术后伤口不易愈合。
●内镜下完成取石手术微创,但在并发症影响下三系低,内镜途经食道,术中曲张的食管静脉受到摩擦后可能出现大出血。 老马两难。权衡利弊之后,老马决定选择内镜下治疗,医院建议下求诊我院陈泽宇主任,希望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消化科主任有话说
患者一方面存在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降低,凝血功能差,一旦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存在胆道梗阻,总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至.78umol/L,存在胆道感染高风险。在治疗选择上棘手异常,手术之途无异于卧狼当道,但不做手术,患者性命堪忧。在进与退的抉择中,我科消化与内镜团队选择迎难而上、与狼共舞。图1术前血常规
图2术前生化
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为28.13%~30.8%,明显高于无肝硬化患者。其中,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约占胆石症发生例数的19.8%。合并胆总管结石可加重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进展。肝硬化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肝脏贮备功能差,外科手术治疗棘手。患者经手术、麻醉过程,极有可能合并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的优势为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首选内镜下诊治,得到普遍认可;但由于肝硬化患者存在肝功能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容易发生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导致大出血。经过团队讨论后,术前制定了针对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险情下的预防手术出血方案:针对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术前输血改善凝血功能;提前准备胃镜、注射用器械及药品、组织胶、套扎器,备足用血和其他抢救药物;术中麻醉风险高,麻醉科刘首云主任医师综合患者情况选择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避免患者术中不配合影响手术操作、增加出血风险。手术过程如下:向左滑动查看术中手术图像
食道见重度静脉曲张
胃底见静脉曲张
ERCP+取石术+胆道支架置入术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套扎术
术后继续于消化内科予以药物治疗,患者胆红素显著下降,病情好转,最终顺利出院。肿瘤防治专栏
整合资源,科学防癌——医院成功举行「肿瘤防治周」义诊活动
探囊取物——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医院消化内科与消化内镜室医院消化内科与消化内镜室是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福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及消化内镜分会、福州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目前设有门诊、病房和内窥镜室,其中年内窥镜室在我市率先成立,历史悠久。我科不断发扬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临床教学上的优势,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及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积极进取,开展高新技术,以仁爱的医心、清廉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医风、温馨的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先进、规范的诊治及优良的医疗服务。陈泽宇医院消化科、消化内镜室主任副主任医师福建省中西医结合介入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福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秘书
内镜操作时间:周一、周四下午(ERCP)、周三上下午、周五上午
临床特长:擅长胰胆疾病(ERCP),尤其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支架置入、胆道射频消融、胆道光动力治疗),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消化道早癌ESD、超声内镜),各部位消化道肿瘤梗阻支架置入,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与硬化剂注射止血等。
来源:消化内科与内镜室陈煜杉
医院综合编辑整理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