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发生酶促反应,主要反应在肝细胞中进行。因此,胆汁酸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从而导致合成障碍。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导致一系列症状。被国家认证为第一批罕见疾病。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inbornerrorsofbileacidsynthesis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inbornerrorsofbileacidsynthesis,IEBAS)是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合成胆汁酸过程中的酶缺陷引起的先天性胆固醇合成胆汁酸障碍。胆汁酸合成过程中需要至少14种酶参与,任何一个酶的缺乏都将导致正常胆汁酸生成障碍,从而导致该病一系列症状发生。婴儿胆汁淤积性疾病的占1%~2%。固醇27-羟化酶缺陷发生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发病率约为1/。
1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病因IEBAS是一类常染色隐性遗传病。正常情况下,胆固醇在肝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形成胆汁酸。在胆汁酸合成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其合成障碍。现有资料发现的胆汁酸合成酶缺陷(或基因异常)3个类型。
IEBAS是一类常染色隐性遗传病
1.合成胆汁酸母核修饰酶缺陷
①型:是由于位于16号染色体的HSD3B7基因突变引起3β-脱氢酶缺陷,导致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②型:位于7号染色体的AKR1D1基因异常导致5β-还原酶缺陷,为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③型:位于8号染色体的CYP7B1基因突变引起氧固醇7α-羟化酶缺陷,为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2.侧链氧化不全
位于5号染色体编码α-甲酰辅酶A消旋酶的AMACR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4型(CBAS4);位于2号染色体的CYP27A1基因异常导致固醇27-羟化酶缺陷,可以引起脑腱黄瘤病。
3.催化胆汁酸酰化障碍
要是由于患者本身的9号染色体的微基因出现了突变,导致患者反复胆汁酸转换酶出现缺陷,从而患上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2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症状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多发于新生儿或婴儿时期,也可成年期发病,但病情较轻。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常是黄疸,伴有发育迟缓、脂肪泻、肝脏肿大,甚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与普通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不同的是,胆汁酸合成障碍患儿的血总胆汁酸浓度降低。由于缺陷的酶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氧固醇7α-羟化酶缺陷
患者在新生儿期表现为严重的胆汁淤积,进行性加重,肝脾大、黄疸(皮肤、黏膜黄染)、肝脏肿大;成年期遗传性痉挛瘫痪。
2、胆固醇25羟化酶缺陷
可引发顽固性便秘。
3、3β-羟基类固醇-Δ5-C27-类固醇脱氢酶缺陷
发病年龄不定,从3个月至14岁不等,多数在3岁以前发病,临床主要以黄疸、肝脾大、脂肪泻为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佝偻病、低钙抽搐及癫痫、肝脏肿大、皮肤瘙痒、脂肪泻(粪便为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多具恶臭)、发育不良等。
4、固醇27-羟化酶缺陷
各年龄段表现不同。在婴儿早期表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儿童早期表现为慢性腹泻及白内障,或者发育迟缓;儿童后期表现为学习困难或精神病;成人表现为痉挛性瘫痪、痴呆、共济失调、抽搐等。
5、α-甲酰辅酶A消旋酶缺陷
可发生婴儿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成人期感觉神经病变;
6、胆汁酸辅酶A氨基酸N-乙酰转移酶缺陷
可发生肝内胆汁淤积、发育迟缓,家族性高胆烷血症等。
并发症
本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可逐渐肿大,甚至会出现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状况,还有可能会面临死亡的风险。
3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检查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等检查鉴别。
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通常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发病,出现血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总胆汁酸增高,血谷丙转氨酶增高,而谷氨酰转肽酶正常。胆固醇降低或在正常低限,可出现血维生素E降低。
2.尿胆汁酸检测
串联质谱分析尿胆汁酸,尿液中检测到异常的胆汁酸及胆汁醇可以确定存在胆汁酸合成障碍。
3.氧固醇检测
离子交换法和反相分离法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后,以衍生化及电荷标记色相质谱仪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4.基因检测
基因测序检查可发现合成胆汁酸过程中某种酶的DNA序列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包括点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等,为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
5.病理检查
肝脏组织活检显示巨细胞性肝炎。
6.影像学检查
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肝、胆囊、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鉴别:IEBAS明确酶缺陷诊断需要在血和尿胆汁酸分析基础上结合基因检测。需要与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Zellweger氏综合征。
4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治疗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手术进行肝移植。
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多数患儿经口服初级未结合胆汁酸,如胆酸、鹅脱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治疗,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需在肝功能严重障碍前给予口服胆汁酸治疗。
2、手术治疗
口服初级胆汁酸治疗无效,或者病情严重,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只有肝移植。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引起的疾病,如果早期明确酶缺陷的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预后多较好。如果诊断时已发生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因肝衰竭而死亡。需要进行接受肝移植治疗。
部分诊疗机构
首都医科医院申昆玲
主任医师特级专家医学博士博士导师擅长:儿童支气管哮喘,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儿童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医院宋红梅
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儿童疑难病的诊治,包括风湿免疫病特别是不明原因发热和自身炎症性疾病、肾脏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遗传性疾病。
结语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一种由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患有此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早的进行相应的诊断,并要进行对应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肝移植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的效果。由于本病是遗传病,有家族史的患者在婚前要进行对应的检查来做预防.
免责声明:柯西CRO专注于孤儿药及创新疗法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服务,为中国和全球罕见病患者的健康服务。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柯西CRO立场,也不代表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医院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