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避坑肝衰竭主要诊断怎么选

好文推荐,点击阅读:

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避坑:“肺部感染”的正确诊断选择及编码

孪生兄弟DRG与DIP,医院相互妥协的结果?

DRG和DIP医院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应对?

来自医保局的提醒,这样的医嘱违规!

医保最大的恶,是让每个善良的医生不得不去做恶!

不急不报销!?调高急诊报销标准,真能减少医保费用支出吗?

病案首页如何填写主要诊断?(一文秒懂)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肝病文献,点击阅读:肝衰竭诊治指南()HBV/HCV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年更新版,附PDF)肝穿刺活检:安全性、目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脓毒症合并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肝硬化患者的止血平衡改变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新的机制有那些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治疗难点终末期肝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医院赵彩彦)慢性肝病、肝脏恶性肿瘤及肝移植患者新冠疫苗接种快速指南特殊人群(慢性肝病、结核病和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专家共识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年)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年,附PDF)腹水与肝脏疾病()中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年版)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年)年欧洲肝病学会药物性肝损伤指南更新要点和中国实践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与治疗PPT:年美国指南解读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推荐意见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年)

指南与规范指南集锦:乙肝病毒与母婴(-年国内7部)专家论坛

肝功能损害的诊断思路17个常用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保肝治疗:共识与争议肝脏炎症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16条意见)国际三大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之异同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发热伴肝损伤的诊断思路发热伴肝功异常-诊断及治疗策略分析资源分享:实用肝病学+希夫肝脏病学肝衰竭相关临床定义

当肝脏受到多种因素(如病毒、酒精、药物等)引起严重损害时,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上述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之为肝衰竭。

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约占80-85%),其次是药物或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

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级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

(1)极度乏力,并伴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2)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10×正常值上限(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

(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

(4)肝脏进行性缩小。

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2~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

(1)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2)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10×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

(3)伴或不伴肝性脑病;

(4)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10×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有出血表现,PTA≤40%(或INR≥1.5)。

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基础分为3型,

A型: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B型: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通常在4周内发生;

C型: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1)血清TBil升高,常10×ULN;

(2)白蛋白(Alb)明显降低;

(3)血小板明显下降,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4)有顽固性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

(5)肝性脑病。

Tips

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中,各类型肝衰竭都属于重症肝炎

主要诊断选择要点问题一:选择病因还是选择临床表现作为主要诊断?

案例1

46岁男性患者,因“乏力纳差20天,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3年,门诊以“肝衰竭”收入院。

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予以护肝退黄,降酶利胆、利尿、促进肝细胞生长、抗病毒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原主要诊断:K72.慢性肝衰竭,次要诊断:B18.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一)病因诊断能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则选择病因诊断作为主要诊断。

(五)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危害程度的临床表现,且本次住院以某种临床表现为诊治目的,则选择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诊断。

点评分析:

在ICD-10中,把各种类型肝衰竭(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表述得最清晰的类目是K72肝衰竭,但类目名称中也紧跟了一个“不可归类在他处者”。那所谓的“他处”都有哪些呢?

其实在该类目下的不包括中都有明确列出,所以因病毒性肝炎(B15-B19)、过量饮酒(K70.4)、中毒性肝病(K71.1)导致的肝衰竭不可编入K72!

在CHS-DRG,“HS1肝功能衰竭组”中以相关肝衰竭疾病的编码的病因分类如下:

图片来源:《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诊断怎么选》,作者:医院病案统计科孙扬

因此,能够明确病因的肝衰竭,应当选择病因作为主要诊断。故案例1经过修正后,主要诊断为:B18.×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症。

问题二:什么时候可以用“××肝衰竭”作为主要诊断?

案例2

患者男性,36岁,因“肝硬化”3年,腹胀、黄疸半年入院。

患者3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给予保肝、利尿等治疗,腹胀缓解出院。其后患者反复出现恶心、无力,均行保守治疗。

近半年出现腹胀、黄疸且渐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无肝炎、肾病等疾病史。

入院后行查体、实验室检查、腹部MR+MRCP检查等,临床诊断为慢性肝衰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胆总管结石、腹水。

经术前充分评估、知情告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亲属(患者母亲)供肝活体肝脏移植术。

术中探查见:

腹腔内少量腹水,约ml,肝脏呈中度结节性硬化,形态失常,肝右叶萎缩,第一肝门见迁曲扩张静脉。脾脏增大,下缘达盆腔,胃冠状静脉迁曲扩张。松解肝脏与肠管间粘连。夹闭静脉,将病肝移除。取尽受体胆总管内残余结石,充分冲洗,见无结石残留。供肝为左叶,行背驼式移植。缝合受体肝中静脉,将肝左静脉成形后与供肝肝左静脉端端吻合。修建受体肝固有动脉,与供肝动脉端端吻合。吻合匹配肝胆管,行胆管端侧吻合。见肝脏供血满意。手术顺利。

术后给予综合处理,好转出院。

主要诊断:慢性肝衰竭

其他诊断: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胆总管结石

脾大

腹水

主要手术操作:活体肝脏移植术

其他手术操作:一

主要诊断及编码:慢性肝衰竭K72.

其他诊断及编码:肝硬化K74.

门静脉高压K76.

胆总管结石K80.

慢性充血性脾大D73.

腹水R18.x00

主要手术操作及编码: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50.5x

其他手术操作及编码:与供者有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00.9

主要诊断选择原则:

总则:主要诊断一般是患者住院的理由,原则上应选择本次住院对患者健康危害最大、消耗医疗资源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诊断。

(二)以手术治疗为住院目的的,则选择与手术治疗相一致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

点评分析

1.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慢性肝功能失代偿。我国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四类。

肝移植手术适用于无手术禁忌证、常规内外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包括终末期肝硬化疾病、肝脏恶性疾病、先天性代谢疾病和急性或亚急性、慢性肝功能衰竭。

2.依据主要诊断选择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住院目的的,则选择与手术治疗相一致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临床选择慢性肝衰竭为主要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等为其他诊断,活体肝移植术为主要手术操作。

3.依据疾病分类规则,慢性肝衰竭分类编码于K72.。若为急性肝衰竭则编码于K72.、亚急性肝衰竭编码于K72.、慢加急性肝衰竭编码于K72.x。

肝硬化分类于K74,编码人员在进行编码时,需要注意的是K74肝纤维化和肝硬变下面的不包括情况:不包括酒精性肝硬变K70.3和心源性肝硬变K76.1等情况。

根据手术操作分类编码规则,肝移植分类于50.5亚目中,其下根据具体的手术方式分为不同的细目和条目。本案例实施的是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在《医疗保障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中编码于50.5x。

需注意的是,“肝移植术”需要附加“与供者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编码。该案例的供体为患者母亲,故同时附加手术操作编码00.9与供者有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若为与供者无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则编码为00.9:从尸体上移植00.。

转自医有数,文章汇编自: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分期以及预后评估,最新指南这样说!》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病案首页怎么填

第六话:肝衰竭很危重,主诊选择别掉坑》,作者:医院病案统计科李迪孙扬郭金荣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诊断怎么选》,作者:医院病案统计科孙扬

《ICD编码实例:慢性肝衰竭》,临床与编码

免责声明:本号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所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仅为了分享更多知识。所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所发布的内容,著作权均归作者本人所有,若有侵权,或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在本号发布,可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zy/9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