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年美国FDA批准首个他汀药物应用以来,他汀类逐渐成为降脂药中熠熠生辉的“明星药”,成为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他也被误解背上了“伤肝”的锅。他汀家族成员主要由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组成。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起到调脂的作用。然而,他汀类药物在调脂过程中也有些副作用。有部分患者认为他汀会造成肝酶升高,对肝细胞有影响,从而导致肝脏损伤。他们担心他汀对肝脏放“毒性”而“伤肝”,进而拒绝服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其中的原因且听小易慢慢道来!众所周知,他汀类药物是目前用于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调脂药物。但是,它同其他许多药物一样,在用药期间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临床资料表明,常规剂量下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几率为0.5%-1.0%,大剂量时则可达2%-3%。医学专家指出,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属于类效益,即转氨酶的升高不是急、慢性肝损伤或肝功能受损的证据,通常仅为一过性的升高。因此,肝酶的升高并不代表肝脏的损害,只是代表肝细胞内酶的释放。有些人吃完他汀药物以后肝酶升高,但升高值在正常上限3倍以内,则可认为这个升高是没有意义的。他汀肝脏不良反应的风险并不高。如果一个药的副作用比它的好处还大,这个药是不可能在临床使用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此目前认为肝酶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以内的患者,只要没有同时出现肝肿大、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及其他肝功能指标的异常,患者就没有必要感到紧张不安而自行停药。根据目前的研究治疗,在所有服用他汀的患者中有1-2%肝酶升高3倍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这些人的肝功能异常是他汀引起的,而是包含了其他因素,比如饮酒、其他药物食物、病毒感染等。此时,需全面了解所应用的治疗药物,停用不必要的药物(特别是成分不明、疗效不确切的药物):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是导致不耐受他汀治疗的常见原因,用药种类越少,发生副作用的机会就越少。服用他汀后注意事项,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脂!
.首次服用他汀的患者,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血脂达标后,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
.血脂未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者,每3个月检测1次。
.出现谷草转氨酶或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应暂停给药,且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治疗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则需调整调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其他降脂药物进行治疗。且每当调整调脂药物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直到血脂达标为止。
目前他汀的禁忌证是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肝酶升高和任何原因的肝酶升高三倍以上,以及失代偿的肝硬化和急性肝衰竭。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病(比如慢性乙肝)和代偿性肝硬化都是可以使用他汀的。与他汀相关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大约是1.2/10万,连万一这句话都说不上,而因他汀发生的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万分之一,目前认为是患者特异性体质造成的。全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吃他汀类药物的人因为肝脏问题而死亡,所以不能叫“伤肝”。总体来讲,从临床也好,从研究也好,他汀还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药物,不要有太多顾虑。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诊,有不适症状,及时咨询医生,就能安全用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zy/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