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路边不能采的除了野花,还有hellip

路边的野蘑菇不要采

最近有一个揪心的消息。前不久,我省又发生了一起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

王先生(化名)在绿化带看到有野生的蘑菇,就采回了家。第二天早晨他与妻子在家中食用了采回的野生蘑菇,约9小时后,二人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到诊所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后来夫妻医院ICU病房观察治疗。目前二人依然生死未卜。

为什么说“又”发生一起呢?实际上,山东省每年都会有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根据省疾控中心开展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年我省因为误食毒蘑菇导致死亡的有2人,年因为误食毒蘑菇导致死亡的有5人,而且,近年来监测发现的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基本都是因为误食毒蘑菇导致的。

吃了毒蘑菇,真的可能会死人的。

在以往的毒蘑菇中毒事件中,往往由于发现中毒时蘑菇已经吃完、外环境中无法采到蘑菇样本等原因,很难到引发中毒的“真凶”。但是这次,疾控人员采到了病人未吃完的蘑菇,并在外环境中采集到了野生的蘑菇,就是它——

肉褐鳞环柄菇,俗称“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菇”,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分布时间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种蘑菇与剧毒的鹅膏菌一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但是个头明显比鹅膏菌小,是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魔’王”。肉褐鳞环柄菇多生长在针叶树林地上,以松树最为常见,在云杉、冷杉等树下也有发现。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小个子,头长草(鳞片),腿长毛(鳞片),松杉树下常见到!”

肉褐鳞环柄菇是一种含鹅膏毒肽蘑菇。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表现多出现在进食蘑菇6小时后,首发症状多为胃肠道症状或/和肝功能异常。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多有典型的自然病程,潜伏期、急性胃肠炎期、假愈期、肝功能衰竭期依次出现,摄入量影响各期的时长和病情严重程度,部分重症患者假愈期不明显。

除了肉褐鳞环柄菇,有毒的野蘑菇还有很多种,上图所示的就是一些华北地区常见的毒蘑菇。但这并不意味着采到的野蘑菇跟图中所示的不同就可以食用——毒蘑菇的种类很多,这张图所示的仅仅是采集过或有文献记录的种类。

更重要的是,有些毒蘑菇和可食用的野蘑菇在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尤其是在野外杂生情况下,仅通过形态观察无法准确分辨。即便对于专业人士,毒蘑菇的分辨也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要经过形态观察、基因提取、分子鉴定等多个流程才能够识别。许多民间流传的通过颜色、生长地带、形状、虫咬痕迹、大蒜测试等方法都是不科学、不准确的。

另外,到目前为止,对蘑菇中毒的治疗尚无特效药。食用野蘑菇,真的是有风险的。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对野生蘑菇要做到“三不”: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如果不慎食用了毒蘑菇中毒,要立即进行催吐(中毒者是孕妇或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同时,应立医院。共同食用过同类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医院就诊。另外,要注意留存剩余蘑菇样本,以备检验查明病因,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供稿:庄茂强编辑:邓文锴审核:褚遵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zy/5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