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张医生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了一位颈动脉上长有斑块的中年男子,因为是易损斑块,会掉落微血栓,因此他经常出现左手麻木。为了防止疾病的进展,张医生建议他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同时在生活方式上进行一定的调整。
治疗一个月后,医院复查。结果都非常好,就是肝功化验提示:转氨酶明显升高。谷丙转氨酶56,谷草转氨酶达到了71。正常情况下,这两种转氨酶都不应该超过40。这表明药物对肝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考虑是他汀类药物所导致的。遇到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
吃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出现肝脏功能的异常?
肝脏损害是他汀类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现在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总共有7种,分别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
在7种他汀类药物中,有2种药物经过肝脏代谢的比较少,分别是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但是,这7种药物无论是否经过肝脏代谢,都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之所以他汀类药物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是因为他汀类药物起作用的部位是在肝脏,是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来发挥作用的。因此,所有的他汀类药物对肝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无论服用哪种他汀类药物,在服药的头三个月都应该检查2次肝功,如果都没有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肝功。
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是否应该停药?
我们前文所提到的那名中年男性,他的转氨酶虽然出现了明显升高,但是升高的并不明显。比照正常水平不到2倍,在这种情况下,张医生通常是不建议停药的。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服用一段时间的护肝药物,一个月后再来复查,如果转氨酶恢复到正常范围,就没有必要停用药物。因为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一旦停用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什么情况下需要停用药物?
在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医生会建议停用药物。
转氨酶大于正常高值的3倍:无论是谷草转氨酶,还是谷丙转氨酶,如果超过(相当于40的3倍),这表明肝损害比较严重,需要停用药物治疗了。
如果患病的朋友合并有胆红素升高,也需要考虑停药。因为胆红素是观察肝脏解毒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胆红素升高说明肝脏的解毒功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需要停药。肝脏瘀血:肝脏瘀血会导致肝脏功能的严重损害,需要停用药物,避免肝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引发肝衰竭,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上述这3种情况在服药的朋友中并不常见,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高。
朋友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在7种他汀类药物中,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肝脏功能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如果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也可考虑更换为这两种他汀类药物。
但张医生通常不建议更换药物。因为,无论哪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点副作用都没有的药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例如,瑞舒伐他汀,虽然肝脏损害的比较小,但其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一旦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对身体的伤害一样很大。
除了肝损害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哪些副作用?
越是需要长时间服用的药物,朋友们就越担心它的副作用,降压药如此,降糖药如此,降脂药依然如此。
他汀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有3种,分别为:肝损害、横纹肌溶解症和糖尿病。肝损害我们之前也聊过,下面我们聊了另外两种副作用。
糖尿病他汀类药物会导致糖代谢异常,所以很多朋友认为他汀类药物引发血糖升高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因此,医生们做了一个实验,选择2组血脂增高的病人,一组服用他汀类药物,另一组不服用他汀类药物。结果发现,两组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不到1%。
之所以朋友们觉得服用他汀类药物,糖尿病的发病率高,是因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所以给了朋友们一种错觉。
横纹肌溶解症很多服药的朋友会出现肌肉疼痛,这是因为他汀的药物会干扰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对骨骼肌的影响尤其明显。
严重时就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很多服药的朋友会出现肌痛,这时候需要检查肌酸激酶水平。如果超过正常高值的5倍,或较基线值升高了10倍,就需要高度怀疑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症,需要及时停药。因为横纹肌溶解症会引起急性肾损害,在这方面大家需要特别注意。
总结
他汀类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很多朋友们用它来稳定斑块,还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性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容易引发肝损害,一般只有在3种情况下才需要停用药物。即转氨酶超过正常高值的3倍;出现了胆红素升高;或者出现了肝瘀血。其他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应用护肝药物,就可以稳定住情况。另外,朋友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还有升高血糖和横纹肌溶解症的副作用。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你有帮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