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民歌刘昊征丨花的海洋

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614067.html
医院订阅哦花的海洋刘昊征它就像色尔腾山秦长城脚下那一丛丛盛开的野花,在五月里率性地绽放,放肆地宣泄它野性的芬芳。——题记一灯下的稿纸泛着腻人的白光,我无意于此时记下旧时村庄中那一缕缕简单的音律。书桌边上摆放着一个厚厚的小本,是那年那月小学生常用的三十二开横格本,护着它的是已经看不清本色的硬纸帐皮,一根绳带将它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常于夜深人静之时翻开这个小本。我无法说清到底要与谁对话,是它的主人,那个早已作古的从未谋面的老人,还是老人笔下那一段段比他还老的故事。偶尔,在某个慵懒的周末,我会和妻说起这个小本。你看,他的字并不漂亮。他是认真写下的。他真是要将这个本子传下去吗?老人叫朱玉宝,住在阴山北麓、色尔腾山脚下一个叫哈业忽洞的小村庄。我到村里时,老人已经过世多年了。他的孩子听说我要找一些民俗资料,就将这个小本拿了出来。我拿在手中随意地看了看,说着客气的话,继续未了的话题。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让我将它攥在手中再未放开。他的孩子开始诉说老人的身世。二十多岁来到固阳,给商号当过小脚,自己做过买卖,在村里种过地。时至今日,村里人谈论老人最多的是“办秧歌”。秧歌也叫社火。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这里的乡村都要“办秧歌”,他们也叫“办红火”。很传神的叫法。连着办了多年,朱玉宝和他的搭档程五十七在周边三乡五里办出了名声,两人还成了儿女亲家。也许就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将自己钟爱的事业做了记录。很多时候,这种活动更多的是口传心授。唯独他,存了一份心。小本里记载了六十九首码头调。是的,码头调。无数次听身边的老乡提到过这个词。他们一边大声地告诉你,那叫大码头调!一边深深地吸一口带嘴儿的纸烟。我无法判别大码头调和码头调的区别。他们的每一个说法,都引得我无数次地翻阅自己少得可怜的资料,一个一个地查证。然后,抬起头,茫然四顾。我不抽烟,不爱喝水,四顾之余仍是四顾。每每此时,妻早已睡去。码头调,也叫马头调,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曲牌。清代成书的大型俗曲总汇《白雪遗音》,收录马头调五百一十五首。郑振铎也曾对它进行过认真和深入地研究。马头调曾是商业繁盛的地方最为流行的曲调,且大多为妓女们吟唱。等传到内蒙古,马头调成了码头调,是民歌小调的一种。阴山南北的居民每到春节办红火时,就要唱码头调。儿时常看到亲人们两个或三个一组,身穿彩衣,手举三角小旗,按照固定的线路穿插行走,伴着锣鼓点一首接着一首唱着码头调。小本中的第一首是《绣荷包》,《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将它归为小曲。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圆,那春风摆动,杨呀么杨柳梢。风摆杨柳梢,大街上人吵闹,这才是咱家的书子,捎呀么捎到了。三月里桃花开,亲人捎书来,捎书子带信来,要一个荷包袋。……非常熟悉的旋律。是的,就是这个调调,他们就这么唱。可这个小本子里整整写了四十二段歌词。而在《白雪遗音》中记载的《绣荷包》歌词只有十二段。一写孙鹏安,二写孙玉莲,三写上捎书人儿,牢牢儿记心间。……嗯?什么情况?孙鹏安?《走西口》?!打开个丝线包,棉线潮旧了,打发上梅香丫环,大街上长长儿跑。手拿三两银,货郎子你是听,我把你各样的东西,观呀观分明。一买红头绳,二买绣花针,三买上胭脂,还有擦脸粉。四买绸手帕,五买钢顶针,六买上冰糖蛋蛋,含呀含口中。……好可爱的梅香姐,那边厢小姐正猴急地等着要给心上人绣荷包,她倒好,和货郎子一边数算着要买的东西,一边还不忘蹭颗冰糖蛋蛋含在口中,真得很传神。一绣一只船,绣在江海岸,乃二位艄公船呀船头站。艄公船头站,手使撑船杆,姜太公钓鱼,倒坐回水湾。二绣张果老,骑驴过州桥,乃四大名山驴后捎。名山驴后捎,压断赵州桥,鲁班爷一下水,忙把桥来恼(扛)。四绣月正南,洞宾戏牡丹,乃然后再绣上,刘海戏金蝉。刘海戏金蝉,吕布戏貂婵,老董卓在一旁,瞟眼看一看。五绣杨五郎,绣在五台上,乃贪生怕死,出家为和尚。出家为和尚,孟良把火放,乃七郎八虎,才把个幽州闯。……十一绣卧龙岗,刘秀走南阳,他找了军师范呀范玉郎。军师范玉郎,马武是上将,才保起刘秀十二坐起洛阳。十二绣成功,王子管万民,乃然后再绣上,九州十三省。这就是一部简明中国古代史,有神话传说,有历史人物,有历史事件,有历史地理,还有方言土语。荷包绣成功,交给捎书子人,你去到西口外,交给我知心的人。“西口外”!这个让几代人为之翘首、为之心碎的词,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本子里又一次出现了。歌以咏志。老人和他的乡亲们对《绣荷包》进行了再创作。创作得那么从容,创作得那么自在。他们把田园中自酿的生存之酒放入大江南北飘来的那首乐曲中。那酒融入了他们自己对历史地理解,对身世地回顾,对美好生活地向往。我曾拜托同事将这个小本里的文字全部输到电脑里,完完整整地打印了一份儿。然而,我还是愿意看那个手抄本,那份厚重,那份执着,还有那份对亲人、故里的刻骨思念!那个夜晚我面对泛着白光的稿纸,无意提笔,一遍遍地看着那个小本,耳边传来一阵鼓声。二去车铺渠村采风。队长吴大海领着我们到了村民王小平家。坐在炕上听他介绍车铺渠二月二灯游会的传承和现状。不知谁说了一句,小平,给大家唱一首码头调吧!没有矫情,张口就来。无事出城东,河湾去散心。南海子起了一个河灯会,人儿乱咚咚。猛儿抬头看,江船水上行。船里边坐着一个七仙女,活活儿爱死人。前梳龙盘凤,后梳水卧云。那两边再梳唐王乱点兵,盘龙盖顶心。柳叶眉来弯,杏干来分瓣。江南的官粉它就搽满面,金环挂耳边。身穿红绸袄,马褂套外边。绿丝绸裤子它就两腿蹬,罗裙系腰间。带子十样锦,红鞋两盏灯。那高底腾空它就脆灵灵,走路拾楞楞。姑娘开言道,船主你是听。你今天送到我的娘家门,挣我多少铜。船主开言道,姑娘你是听。我今天送到你的娘家门,挣你二百铜。畜裤子鸳鸯枕,金莲刚三寸。看只看黄河两岸撑起船,相见万不能。这首码头调叫《撑船》,说的是某人无事,河湾散心,恰逢南海子办河灯会,便做起了看众。忽然看到河上有船,船中有人,呵呵,是个女人。以下便是对这位女娇娘的描述,从她的发型,到眉眼,到头饰;并对她的穿扮,从上衣,到裙裤,到小鞋,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接下来,便是女子与船家的对话。书生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yz/5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