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得痊愈天使有话说
医院外科告诉您胆囊疾病的那些事儿
外科时间
近日,63岁患者肖某,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5年多,来我院外科党主任处就诊,倾述腹部疼痛多次反复发作,每次都痛苦难耐,让全家人牵挂不已。
党主任通过检查发现,目前胆囊已经发生严重病变,病变的胆囊对人体的危害超过其生理功能,建议应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肖某及家属表示深受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痛苦,同意立即进行手术解除病痛。外科党主任在麻醉科朱主任、护理部配合下,为肖女士实行手术。术中见胆囊和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胆囊壁显著增厚,囊内有2.5*1.5*1.2cm结石一枚,嵌顿于胆囊颈部。术后肖女士感觉良好,顺利康复病出院,通过回访,目前肖女士饮食起居均完全正常,深感欣慰,并对外科党主任及其他医护人员深表感谢。
关于胆囊疾病的那些事儿胆囊盲目切除、盲目保留都不对为了让读者了解胆结石的防治知识,我们梳理了胆结石的相关知识,赶紧学习一下吧~
四类人易患胆结石
大足医院外科主任党张平介绍,胆结石成因复杂,但从临床经验来看,以下几类人更易患胆结石。
1.肥胖者。胆结石的形成与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呈饱和状态,容易析出结晶,导致胆结石。
2.女性,尤其是孕妇。孕期体内雌激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容易发生沉淀,同时,由于孕激素造成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运动迟缓、胆汁淤积,形成胆结石的概率大大增加。
3.肝炎、肝硬化和某些溶血性疾病患者。这些患者由于胆汁成分异常,容易形成胆结石。
4.长期不吃早餐者。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在胆囊内浓缩、贮存,进餐后胆汁集中排到十二指肠,与食物混合进入小肠助消化,但长期不吃早餐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汁在胆囊内停留时间太长,容易形成胆结石。
多数胆囊癌患者 患过胆结石
外科党主任称,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仅在B超检查时才能发现。
胆绞痛是胆结石的典型症状之一,呈间断发作,常由脂肪餐、剧烈运动等诱发,疼痛区域为中上腹或右上腹,多为剧烈绞痛或者隐痛逐渐加剧,可于一小时内迅速达顶峰,疼痛辐射至右肩背部,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大汗淋漓甚至黄疸,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胆结石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胆结石的机械刺激常常会招致细菌感染,引起胆管发炎、粘连,炎症常常反复发作,并迁延不愈。另外,胆石症还会引起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等许多并发症,并造成十二指肠或结肠的损害,严重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同时,胆结石也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大多数胆囊癌患者都有胆结石病史。
胆囊是否切除,评估后决定
外科党主任说,目前,对于胆囊疾病的治疗存在“一左一右”两个误区,一是盲目切除胆囊,二是盲目保留胆囊。
外科党主任说:“胆囊切除手术有明确的适应证,病变的胆囊对人体的危害超过其生理功能对人体的好处时,应选择切除胆囊。此时不能盲目保胆,从临床经验来看,那些手术前症状严重、胆囊已经丧失正常功能的患者,手术后消化功能反而会有所好转。”
党主任还说:“如果胆囊疾病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不必急于摘除胆囊,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与胆结石‘和平共处’,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彩超,根据其发展趋势再决定治疗方案。从临床上看,那些手术前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以及胆囊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胆囊切除后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失常的症状。此时盲目摘除胆囊弊大于利。”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