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从未遇见它,但江湖从不乏它的传说,或美艳亮丽、或平淡朴实、人畜无害的外表总是能勾起人们的好奇,或煲汤、或炒菜,浅尝几口,有如服用了“十香软筋散”,短时间内“内力全消”,更有甚者,像吃了“断肠草”,肠胃绞痛,直至“心脉具断”。尤其最近,阴雨绵绵、20℃~30℃的气温以及接下来的梅雨天气,也使得土地上的江湖变得混乱了起来,伺机而动的菌类乘机重出江湖,开始了群魔乱舞。没错我们进入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
近年来,我省食用毒蘑菇导致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我市也不例外。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这首童年的歌谣是美好的回忆。但是,野外的蘑菇不要采!
毒蘑菇,学名毒蕈。我国是世界上毒蕈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报道的有近种,因误食毒蘑菇中毒死亡人数占我国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25%-55%。根据作用靶器官可将毒蘑菇中毒分为7种类型:
急性肝损害型——最严重
此型是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类型,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品种类型为鹅膏属的一些剧毒种类,还包含环柄菇属和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一般多在进食后数小时至30h发病,也有少数在半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多数患者在胃肠道症状好转后有1-2天的“假愈期”(切莫大意),之后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脏和肾脏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和/或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灰花纹鹅膏
裂皮鹅膏
毒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
急性肾衰竭型
在我国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中毒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h-12h的潜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假褐云斑鹅膏菌
欧式鹅膏
横纹肌溶解型
在我国此类型主要是由亚稀褶红菇引起。一般在进食15min至2h发病,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6h-12h后出现酱油色尿、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亚稀褶红菇稀褶红菇
密褶红菇
胃肠炎型——最常见
进食蘑菇10min至2h,表现为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但严重者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大青褶伞
日本红菇
近江粉褶菌
光硬皮马勃
毒异色牛肝菌
神经精神型
进食10min至6h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并伴有胃肠道症状,同时可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一般预后良好。
毒蝇鹅膏
裂丝盖伞
喜粪裸盖菇
溶血型
引起溶血型中毒的蘑菇种类主要是卷边桩菇。误食后一般30min至3h内即出现肠胃症状。溶血的发展导致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溶血会导致包括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卷边桩菇
光敏皮炎型
多在进食24h-48h发病,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毒性成分可能为卟啉类光敏型物质,一般预后良好。本型国内常见由胶陀螺和叶状耳盘菌引起。
胶陀螺
叶状耳盘菌
以上仅仅是众多毒蘑菇中的几位,不要以为认识了就可以避免踩雷,多少民间“大神”,自认为掌握了一套识别秘诀,依旧付出了沉重代价。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如果不慎误食,别犹豫,早就医、早确诊、早治疗,可以救命,更可以省医疗费!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同时,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总之,野外的蘑菇不采,不买,不吃!
内容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