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换一颗心脏还要困难的手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间房子的门坏了,我们可以换一扇新的门,窗户坏了,可以换一扇新的窗。如果将这个孩子畸形的心脏比作一间房子的话,不仅要把水电线路完全更换一遍,房梁大挪位,而且还要用原有的材料装修。”郑州医院(医院)心外科副主任李斌向我们讲述到。
就在23日,医院心外科的专家们,在一颗鸭蛋大小的心脏上完成了一例国内最顶级的先心手术,手术的成功可以堪称奇迹。
5月9日,医院心外科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出生一天4kg重的胎儿!面对这样一位病人,心外科的专家医生们刻不容缓地为小家伙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最后确诊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或左心室流出道狭窄(PS或LVOTO),是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一种极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还不到万分之一。
那么这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到底有多困难呢?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及心内膜垫缺损等,是先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重者病发后活动困难、紫绀、晕厥、反复肺炎、心衰、夭折等。另外,手术过程当中还存在着麻醉药物过敏严重时产生的休克;术后的恶性心率失常,术中、术后可能大量出血,延迟关胸、二次或多次开胸;肾脏损伤,少尿或无尿,需要透析治疗;消化系统损害;肝功能损害;术后呼吸功能受损、不能脱离呼吸机,呼吸机长期支持期间可能出现气胸、血胸、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等情况,以及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意外。
小家伙仅出生一天低年龄低体重,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后可能不能恢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心跳骤停、恶性心率失常、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肠胃功能衰竭、多脏器衰竭、死亡。手术风险巨大并且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
“这个手术难度之高超过换心,普通换心只需换个房子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手术却是在心脏内部进行重新调整,好似给一个旧房子精装修,装修的材料还只能用‘拆’下来的,难度是世界级的。”李斌副主任说。
由于婴儿刚刚出生,身体各脏器机能还不完善,还不能实施手术。至少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等待胎儿的身体机能趋于成熟,发育到婴儿的水平才能进行手术。在这段时间里,小家伙一直呆在暖箱内,护理人员每天都精确地计算着患儿的营养摄入量,观察胎儿脏器的发育情况,就为了等待一个时机。
6月23日上午9:00左右,小家伙被送进了手术室,主刀医生是陈兴澎主任。由他带领的“陈兴澎团队”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领域皆有突出建树和创新成果,特别是低龄低体重复杂先心病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达国内领先水平。此次手术采用的是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体重不到4千克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手术,从开胸到手术结束,总共用了9个小时。这种原本只存在于国际顶级心外科学术会议上讨论的手术方式,在陈兴澎主任的全程操作下顺利完成。
手术结束后,心外科的医生护士们的心情却没有轻松多少,有着丰富经验的陈主任知道,即使手术成功完成,孩子还没有闯过鬼门关。心脏刚刚动过大手术,整个身体会出现连锁反应。就像水管装修,往往整个“楼”都受到影响。有的人甚至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重考验。为了让孩子顺利渡过难关,心外科专家组织专门的监护小组,每天两边查房,同时加强心肺功能的维护,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做好呼吸道护理,严格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心外科的护士们也成立了高规格的护理小组,拍背、翻身、擦身,加强营养,透析治疗,体外循环,利用全院最高精尖的技术以及资源照顾着患儿。
众所周知,低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一直是心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虽然先心病患儿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但是由于患儿的手术耐受力较差而导致死亡,医院尽管可以做先心病手术,但对于低龄、低体重的患儿仍不敢涉足,甚至放弃手术。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否成功地为低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进行手术,也代表了一个心外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而陈兴澎主任和他的团队,让先心病患儿原本“破碎”的心,在他的手中得以复原。如今,在医院先心病手术已经不再受年龄的限制。
相关链接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的第二位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时即有青紫缺氧现象,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缺氧,伴有进行性心衰,死亡率极高。大动脉转位患儿如何赢得生机?能否根治呢?下面我们跟随小编一起走近大动脉转位。
(宣传科心外科编辑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