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表面抗原的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肝炎日,以表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人类肝病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今年的主题是“抗击肝炎,预防先行”。
“中国人的肝,外国人的肺”。意思是说,西方肺病发病率高,中国肝病发病率高。
肝病在中国是一个严重的大问题,慢性肝病是世界第五大健康杀手;全球一半的新发肝癌患者,是中国人。
肝癌发病率虽然不是最高,
但论绝对人数,中国从来没服过谁……
(图片来自:丁香园)▼
肝脏知多少
▼
肝脏,人体内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担负着许多生命必需物质的加工、分解和转化等重任。不幸的是,肝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敌人”的攻击,引发疾病,慢性肝炎就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
偏偏肝脏又缺乏痛觉神经,在肝炎早期经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经常被忽视。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解毒、代谢、内分泌的消化器官,肝脏一直默默地工作,不叫疼、不叫累,可一旦疼起来就是大事。所以在平时,不要忘了关爱沉默的它。
肝炎五兄弟
▼
肝炎有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脂肪性、中毒性肝炎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又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不同病毒引发的肝炎,其传播途径和感染后的临床过程不同。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则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垂直、性传播。
这五兄弟,比葫芦娃七人组都厉害
(图片来自:网络)▼
病毒性肝炎影响到全球3.25亿人,其中病毒性乙肝与丙肝又是肝癌的根源,每年导致万人死亡。在中国,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人数接近一亿,全球占比超10%。
花样百出的肝病
▼
1十年老肝病,劳累引发重型肝炎49岁的余先生从事建筑行业,10年前查出患有乙肝,由于他属于无症状携带者,因此近十年从未做过复查。但一个月前,余先生连续施工,加上高温天气,感觉十分疲乏。身体出现皮肤发黄、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重型慢性乙肝。
2是药三分毒,滥用偏方导致肝损害47岁的朱女士患有腰椎骨质增生,听人介绍某个中草药偏方疗效很好,就自己抓药服用了近1月。结果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厌油,皮肤发黄,精神很差、身体乏力。到医院查肝功能明显异常,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3肥胖也会导致肝炎?56岁的谢阿姨体型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一直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最近,谢阿姨又爱上了蛋黄鲜肉粽和小龙虾,每天都要吃上一顿。结果没多久,她就感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到医院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尿酸、甘油三脂高、血糖高,诊断结果是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
4日饮一斤白酒,他的肝“醉了”37岁的许先生是一名白酒代理商,职业原因,爱上了喝酒,15年来几乎每日饮白酒1斤左右。2年前他开始出现腹胀不适,食欲下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今年7月初,许先生病情加重入院,查肝功能异常,是严重的低白蛋白血症,全身黄疸,各项相关指标也明显下降,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
这里要多说两句: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4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
肝炎的蜕变,肝硬化基本等于肝癌的前奏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保护肝脏、治疗各种肝病,医生们真是操碎了心。不过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在传统治疗方法以外,细胞治疗在肝病领域的作用也逐渐被开发出来。
目前根据细胞来源,肝病细胞治疗主要可分为4类:1.肝细胞,包括胎儿肝细胞、成体肝细胞;
2.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肝干细胞、iPS、间充质干细胞;
3.自体及异体免疫细胞治疗,如T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等;
4.基因修饰的细胞治疗,如CAR-T细胞、CAR-NK细胞等。
其中干细胞(MSCs)有着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分化潜能大、增殖能力更强、免疫原性弱等显著优点。
由于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在特定微环境中可分化成肝干细胞或肝样细胞,修复和重构受损肝脏结构和功能,近年来成为肝病治疗领域理想细胞来源。
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领衔的一组研究人员,就利用人类的皮肤干细胞造出了迷你肝脏!移植到5只大鼠体内后肝脏还正常运转了4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年6月2日的《CellReports》上。
一张图就能看懂科学家的思路
(图片来自:CellReports)▼
在未来,很可能出现一种能够替代肝移植的方案。比如,在干细胞治疗的帮助下,急性肝衰竭患者只需要部分肝脏组织来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在一定时间内增强肝功能,而不需要苦苦等待肝源。
体外培养出的“迷你肝脏”
(图片来自:CellReports)▼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许多颠覆性的治疗方法也将逐渐出现。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就能克服肝病痛苦,我们的小心肝将会真正地“活起来”。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