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东莞市松山湖工业区某公司宿舍一名34岁女子食用隔夜泡发的黑木耳,出现恶心、干呕等症状,家人医院ICU抢救治疗,由于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又被家人送至老家治疗,最后因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幸身亡。很多网友看到经常吃的黑木耳变成了“毒木耳”,并致人死亡,胆战心惊,心怕自己中招。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危言耸听,自己经常吃木耳,甚至吃泡发很长时间的黑木耳,从未出事。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黑木耳变成致命“毒木耳”并不是危言耸听5月19日这起吃黑木耳中毒的事件并不仅仅是个例,在国内曾发生过多起,例如年7月27日浙江金华市一家三口吃浸泡了2天2夜的黑木耳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名7岁女孩因爱吃黑木耳,吃得较多,导致中毒严重,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年7月26日杭州张先生食用黑木耳住进ICU,显示存在严重的肝、肾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黑木耳为何变成致命“毒木耳”?年时浙江省疾控中心专家对黑木耳中毒事件做出了解释,干制黑木耳是安全无毒的,但如果黑木耳保存或泡发的环境差,且泡的时间过久会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会对人体肝脏造成破坏,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致死率高达50%以上。“米酵菌酸”耐热性强,一般的烹饪无法破坏“米酵菌酸”的毒性,即便采用高压高温(℃)也无法破坏“米酵菌酸”的毒性。可见,如果食物中存在“米酵菌酸”,采用日常烹饪方法无法破坏其毒性,食用后会引起重度食物中毒。黑木耳泡发时间长就一定会变成“毒木耳”吗?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评论,自已经常吃泡发隔夜的黑木耳,但并没有出现过中毒症状。事实上,并不是泡发时间久就一定会产生“米酵菌酸”。年浙江省疾控中心毒理所展开了一项实验,实验的黑木耳来自上述案例中金华市一家三口中毒患者家中的剩余黑木耳,经过模拟浸泡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即便黑木耳浸泡5天,也未检出“米酵菌酸”。浙江省疾控中心毒理所徐小民博士解释是实验室与患者家中环境存在差异,专家推测干黑木耳并没有“米酵菌酸”,可能患者在浸泡过程中导致黑木耳受到其它物质污染,如过期变质的食物,浸泡容器不卫生等,在这种环境下浸泡黑木耳会滋生各种细菌,如椰毒假单胞菌,该细菌的代谢产物便是“米酵菌酸”。总之,黑木耳浸泡时间长不一定会产生“米酵菌酸”,这也是许多网友说自己经常吃隔夜泡发的黑木耳未出现中毒症状的原因。但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受到外界其它物质的污染,无法保证黑木耳泡发过程中百分百不产生“米酵菌酸”。因此,建议黑木耳的泡发时间不宜过久。吃黑木耳正确打开方式:“环境要卫生,浸泡不过夜”黑木耳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并具有补气血、清肠胃、治便秘等食用功效。黑木耳是许多人们非常喜爱的食物,并且黑木耳的做法也非常多样化,如凉拌木耳、木耳炒肉、木耳炒鸡蛋、素拌木耳、藕片炒木耳、糖醋木耳、木耳山药等。那么如何吃黑木耳保证安全呢?可采取以下方法保证食用安全。购买干黑木耳:我们到市场购买黑木耳时通常会有卖家已经泡发好黑木耳,菜市场的卫生条件通常较差,并且不知道具体的泡发时间,这些已泡发的黑木耳建议不要购买;可直接购买干黑木耳,干黑木耳一般是没有“米酵菌酸”的。注意泡发时间:干黑木耳用冷水泡发1-2小时即可,最好别超过4小时,隔夜泡发的黑木耳不要吃。注意泡发卫生:干黑木耳本身不含“米酵菌酸”,如果卫生条件不佳,会产生其它病毒细菌。因此,浸泡的容器一定要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异常黑木耳要丢掉:浸泡的黑木耳如果存在异味,或者摸起来有黏液,这种黑木耳一定要丢掉。总之,黑木耳好吃,一定要注意“环境要卫生,浸泡不过夜”。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敬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yy/1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