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肝功能只知道ALT最全8大指标解读

肝功能相关指标有很多,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总蛋白和白蛋白等,通过检查这些肝功能指标能了解肝脏功能,肝脏损害程度,甚至能发现一些隐匿性的疾病,提早预防。

1反映肝细胞直接损害的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反映肝细胞直接损害的指标。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肾脏、心肌和骨骼肌。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而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ALT与AST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病会引起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因此,对于ALT和AST活性及AST/ALT比值的分析可用于疾病诊断和鉴别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01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虽有肝细胞损伤,但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ALT升高,AST/ALT的比值1。

02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肝脏受损部位绝大部分位于肝细胞膜,线粒体则基本上保持完整,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AST/ALT比值1。若AST升高显著,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的可能。

03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病持续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时,肝细胞中大部份线粒体受损,致使大量AST释放进入血液,因此AST升高明显,ALT升高的幅度反而比慢性肝炎小,这可能是由于肝细胞损伤越来越多而细胞质中ALT又长期处于释放状态且已竭尽的缘故。此时AST/ALT1,甚至2。

此外,其他感染因素如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感染等情况,也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01胆红素

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被肝、脾、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后形成的产物。

有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之分,两者之和为总胆红素(TBiI)。正常人每日生成胆红素~mg,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是成人的10倍,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胆红素水平过高与肝病、肝细胞功能失调、溶血异常以及胆道阻塞等疾病有关。

发生肝脏疾病时,血液中总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就会出现尿黄、皮肤黄染等情况。

胆红素代谢及其调节示意图图源:文献截图

02碱性磷酸酶(ALP)

碱性磷酸酶是胆汁淤积的经典标志,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

当出现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或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ALP就会明显升高。

一些非肝脏疾病也会导致ALP升高,如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慢性肾功能衰竭、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等。

另外,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

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

03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

谷氨酰转移酶(GGT)主要存在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

GGT升高可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增高,可达正常水平的5~30倍。

2.

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GGT水平也会升高,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

3.急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者的GGT中度升高,一般为正常水平的2~5倍。

4.酒精性肝硬化、大多数嗜酒者GGT值可升高。

5.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G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

6.原发性肝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

7.其他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时可达正常水平的5~15倍;心肌梗塞、前列腺肿瘤、某些药物(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等均可引起GGT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储备功能的指标

01总蛋白、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TP),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pH、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和解除其毒性等多种功能。

其中白蛋白全部由肝脏合成,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而球蛋白则由浆细胞合成。肝脏每天约合成12~20g的白蛋白,约占总蛋白的50%,因此血清白蛋白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出现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血清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均会发生改变。总蛋白、白蛋白还是反映肝病预后的指标。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失代偿期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致使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若白蛋白20g/L,则提示肝损害严重,预后不良;若治疗后白蛋白值回升,为治疗有效的最好标志。

02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的指标,血液凝固需要凝血因子参与,大部分凝血因子由肝脏合成,所以PT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合成储备功能。

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常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从而引起PT延长,严重肝细胞坏死和肝硬化患者PT明显延长。

另外,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使用肝素等抗凝药,血液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也可以造成PT延长。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参考文献:[1]林佳媛综述,马国审校。胆红素代谢及其调节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41(3):7.[2]蔡晓波,范建高,朱军,等.成人不明原因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危险因素分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6(4):4.[3]金宇,胡宏章.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11(10):3.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yy/10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