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如何评价肝脏功能,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抽一管血不就全知道了吗?肝功能化验不就是查转氨酶吗?”这样的回答固然没错,但肝脏是人体内功能最为复杂的器官,肝脏具有包括代谢、解毒、合成、免疫等多种功能,不仅在抽血化验中除了转氨酶之外还有很多指标——像转氨酶这样的指标只是反映了肝细胞存在被破坏的现象,而且临床上还有很多不为普通人所知道的检测肝功能方法。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概念——肝脏储备功能,和转氨酶代表的肝细胞破坏不一样的是,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及经受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与肝脏的坏死概念不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是检查有潜在功能的肝细胞总和,也就是说还有多少肝脏可供使用,也反映了肝脏的潜在再生功能,这种检查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能否接受手术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肝脏储备功能的实验室评估方法
1、血清生化检查和肝功能评分系统:
目前,对肝脏功能的评估方法很多,最常用也是最容易的还是抽血检查,包括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因子、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等,可分别反映肝脏代谢、合成、分泌功能及细胞完整性,其中胆红素升高往往提示肝脏储备功能受损,但还需鉴别溶血或胆道梗阻导致的胆红素升高;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均在肝脏合成,其水平高低可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特别是血清前白蛋白半衰期仅1.9天,能更敏感地反映肝脏受损程度及储备功能,要比白蛋白、胆红素更敏感。
如果只是单纯地看某一个验血指标,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肝脏功能,所以已经有多种评分系统将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进行组合,通过评分而能更加直观、客观地评价肝脏储备功能。
1)Child-Pugh评分:
这是出现最早的肝功能评分系统,能很好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但其中的腹水和肝性脑病评分易受主观因素和治疗影响,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也易受外源补充影响,可能影响评分准确性,而且评分过于集中,分数相同的病人实际病情严重程度差别较大,但尽管如此,Child-Pugh评分系统仍是目前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分级和预后判断最好的系统之一:
注:肝功能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
2)MELD评分系统:
MELD评分系统包括了血清肌酐、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率(反映凝血功能,INR)和病因等指标,其计算公式为MELD=3.8xlog(胆红素[mg/dL])+11.2xlog(INR)+9.6×log(肌酐[mg/dL]),MELD评分系统在准确评价终末期肝病病人的肝脏储备功能方面要优于Child-Pugh分级,目前在国外还被广泛应用于肝移植供肝分配,可准确预测病人剩余存活时间,其两次评分之差的预测价值更好。但MELD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胆红素水平受治疗影响;INR不如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稳定;肌酐(CRE)滞后,不如肾小球滤过率准确等。
2、肝功能定量实验
肝脏清除或负荷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肝脏的代谢能力,主要包括:吲哚氰绿(indoeyaninegreen,ICG)清除试验、利多卡因清除试验、半乳糖清除实验(galactose-eliminationcapacity,GEC)、动脉酮体比率(arterialketonebodyration,AKBR)和胰高血糖素实验(glucagonloadingtest,GLT)等,这些检查可以从不同方面定量的反映出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
1)ICG试验:
ICG经静脉注入后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并以原形在胆汁中排泄,其在血液中的排泄速度与肝细胞总量、功能和单位时间内肝细胞有效血液灌注量有关,是临床评估代偿期肝硬化储备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临床上常以15分钟内血中ICG滞留率(ICRR15)或ICG清除率(ICGK)作为测量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ICG检查可能受到肝脏血流(如门静脉癌栓等)、胆红素水平、胆道梗阻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其检测结果常不能正确反映出肝脏储备功能。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将ICG与Child-Pugh评分系统联合使用,可以更准确地对合并肝硬化的肝切除手术做出风险预测。
2)利多卡因清除试验:
单乙基甘氨二甲基苯酰胺(monoethylglycinexylidide,MEGX)为利多卡因代谢产物,利多卡因在肝内经细胞色素酶P代谢,MEGX试验反映的是肝细胞色素酶P功能,临床上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手术风险,肝硬化时MEGX随着Child分级恶化而下降,并与肝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
3)动脉酮体比率(AKBR):
AKBR是指动脉血液中的乙酰乙酸与羟丁酸比值,反映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在临床上可用于预测肝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功能,判断肝切除手术耐受性等。当AKBR超过0.7时,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好;当AKBR介于0.4-0.7之间时,患者可接受肝段或局部切除术;当AKBR0.4时,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差,死亡率高达50-%。
二、影像学检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1、肝脏体积和功能性肝脏体积测定:
肝脏体积(livervolume)和肝细胞数量与肝脏储备功能直接相关,CT三维成像技术能准确测量出肝脏解剖学体积,而肝脏体积又与Child-Pugh分级有显著相关性,肝功能Child分级在B级和C级的肝脏较正常肝脏体积明显减少。
对于肝脏切除手术来讲,剩余肝脏体积的预测价值比整体肝脏体积更大,临床上可分别测出实质性肝脏切除比例及剩余肝体积,即可准确预测肝切除量及剩余量。对于正常肝实质,预留肝体积须大于标准肝体积的25-30%;但对于肝硬化或经过化疗或反复介入治疗的病人,预留肝体积须大于标准肝体积的40-50%。
残余肝体积率(residuallivervolume,RLV%)的计算公式为:RLV%=预留剩余肝体积/(全肝体积-肿瘤体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人,纤维组织的增生会导致肝细胞密度下降、肝脏肿瘤压迫会导致单位体积肝功能部分丧失,残留肝脏体积并不能准确反映肝脏储备功能。
2、肝纤维化程度测定:
肝纤维化程度测定(FibroScan)是应用超声回声的原理来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由Sandrin最先将FibroScan应用于丙肝检测,结果显示肝脏硬度测量值与肝纤维化分期有显著相关性,在肝脏体积正常的情况下,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其有效的肝细胞功能就越少,肝脏储备功能也就越差。
三、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估:
1、肝功能性血流量测定:
肝功能性血流量(fuctionalhepaticflow,FHF)是指流经肝血窦并发挥功能的肝血流,对肝脏血流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其中多普勒超声波可以检测肝动脉及门静脉系统的血流状态,从而反映出肝内血流灌注的情况。正常肝脏对D-山梨醇具有很高的摄取率,根据D-山梨醇的肝脏清除率可用公式计算出功能性肝脏血流量。
2、内脏血流自然门体分流量测定:
即测定病人的心肝核素显影比(H/L),用99锝标记的心肌显影剂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经直肠给药后,正常情况下95%的MIBI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而被处理,有门静脉高压症时部分放射性药物未经肝脏处理通过侧枝循环进入心脏,心肌摄取率增加,肝摄取量明显减低,与分流程度成正比。
结语
对于合并肝硬化病人术前肝脏功能评估的研究是当前肝胆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肝脏储备功能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