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衰竭原因
治疗肝衰竭
肝衰竭表现
肝衰竭饮食
肝衰竭移植
肝衰竭注意

老家呼兰

呼兰,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它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怀有眷念和牵挂,总有一种情结魂牵梦萦。最使我难以忘怀的应该是那奔流不息的呼兰河;??熙攘攘的西岗公园;闻名遐迩的萧红故居;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还有那些曾经为建设呼兰、发展呼兰、繁荣呼兰默默奉献的呼兰人……

我要用我的方式来记录它,尽管我的文字水平、阅历有限。

感谢张翔、旭东、星辰、文华老师的友情支持!

一一编者

注:篇头图片摄影张翔老师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9,北纬45°°25。东滨漂河、少陵河与巴彦县为邻,东南与哈尔滨市道外区、宾县隔松花江相望,南与哈尔滨市松北区接壤,西濒呼兰河与哈尔滨市松北区相邻,西北濒泥河与兰西县为邻,北及东北以泥河、大荒沟为界与绥化市、巴彦县毗邻。辖区总面积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0万。

呼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据历史考古专家考证,从呼兰西岗公园西侧富强村发掘的遗址资料证明,在新石器早期呼兰就有了人类活动。从呼兰团山子考古研究发现,在团山子古城底下叠压着一个原始社会原址。金代是"皇家围场",清代是"龙兴之地"。据历史研究考证,清代皇室的始祖布库里雍顺的发祥地,就在清代呼兰城守尉管辖的区域内。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古至今使呼兰享有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因其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富,年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呼兰一一人间西湖

爱上呼兰这座老城,是因为我的妈妈住在这里。有妈的地方就是人间西湖。

我的妈妈今年二月九十一寿辰。妈妈的睿智、善良、刚強,能过好日子的能力是我一生读不完的书!

年,妈妈从乡下般到呼兰老城居住至今,五世同堂。??她去过大连小女儿家、合肥四儿子家住过,却对我说“那也不如呼兰这地方好”。前些年曾经让妈妈去海南过冬,她坚持不去,理由是,这么“囫囵”的地方不呆,跑那么远干啥。

呼兰一一萧红的故乡

爱上这座老城,还因为她是萧红的故乡。

一个人一一萧红,一部书一一《呼兰河传》,使呼兰小城名扬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个别人对她持有偏见也属常理,用萧红自己的话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女作家,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为哈尔滨市呼兰区),年病逝于香港。年在上海发表中篇小说《生死场》而成名,《呼兰河传》为其代表作。另有《商市街》、《马伯乐》、《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等多部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呼兰河传》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杰出的篇章之一,在年6月14日香港《亚洲周刊》上公布20世纪一百年一百强中文小说评选排在第九位。

《呼兰河传》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呼兰河传》永言不朽,它是深藏在历史中的不死之花,永远闪耀着它应有的光辉!”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矛盾)。

如今,我的孙辈也在读。此书己纳入小学生《新课标必读名著》系列。

?

呼兰文化名人郑旭东与他的代表作

一一《东北风情》

郑旭东,哈尔滨市呼兰人,黑龙江省著名诗人、作家、剧作家。处级公务员不说,他还主政呼兰县(区)作协三十八年,创作文字达三百多万。

耕耘迎来收获。他撰写的《绿在呼兰河》、《七月乡村》、巜秋赏五花山》等三篇散文,收入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首选读本(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

真正了解郑旭东老师是他所著的《东北风情》和《我的作家梦》。读后觉得在呼兰継萧红的《呼兰河传》后就数他的《东北风情》了,可以称之为“新呼兰河传”。我孤陋寡闻不敢评说。这里摘抄谢幕先生在《东北风情序》中的一段话来概括吧。

?“郑旭东从呼兰河畔的绿,想到春天和芳龄,让他的心永远是春天,让他的作品永远慰藉读者,一个心中有春天的作家,一定会写出春天的故事。郑旭东的文集《东北风情》共分五辑,即:第一:风俗点物风情(30篇)、第二辑:食物与贵物(22篇)、第三辑:根事与铁事(22篇)、第四辑:农具与农时(17篇)、第五辑:地理与地域(20篇),总计篇;

在这部文集《东北风情》中,郑旭东总结了东北风情的特色,而且,许多特色都已经失传,甚至是许多年轻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更未见到过。这部书,可谓是填补了许多人头脑子中的空白,读后令人感慨万千,许多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不知先人们那么多的生活习俗、生活习惯、生活细节,而这部书却给了一个真实准确的答案,这是让读者特别欣慰和感动的。

这部文集《东北风情》的特色,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系统地说明,

即:十风俗:绞脸、下奶、拉帮套、踩生、睡觉之前挂慢子、找宿、滚冰、腊月里串门儿、送灯、除夕夜“接神儿”。

九食物:疙瘩汤、麻籽豆腐、小豆腐、小米饭、晒干菜、腌酸菜、农家大酱、炒玉米花、包冻饺子。

八大怪: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反穿皮袄毛朝外、窗户纸糊在外、南北大炕对脑袋、“嘎拉哈”姑娘爱、哈尔滨面包像锅盖、牛皮辄粒茅草塞。

七物件:棉手闷子、狗皮帽子、烧火棍、锅叉、火盆、爬犁、拨楞槌子。

六景观:柴火垛、冻白菜、菜窖、大秧歌、拉合辫房子、苫房;

五野菜:小根蒜、小叶芹、婆婆丁、苣麻菜、车轴辘菜。

四冬景:雾淞、冰凌花、冰溜子、冬趣。

三趣玩:灌“大眼贼”、抓蝈蝈、嚼甜杆。

二个耙:掏耙和酱耙。

一叫魂:叫魂儿。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为作家的不懈挖掘而感动,而且他对生活的熟悉及描写的真实、生动、自然、哲理性,都让人深深感到郑旭东的深厚功底。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郑旭东之所以能够运笔自如,这与他四十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联系。”

注:谢幕:著名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哈尔滨市作协副主席等众多文职。著书立说达千万字。?

呼兰文化名刊一一《八卦街》

呼兰康金镇俗称八卦街,主要体现在中心广场。由这个中心,延伸出几条小巷,就在这个镇子里,几乎没有不知道《八卦街》文学期刊的。

由于我掌握的素材有限,这里引用了《八卦街》杂志策划孙德福老师在创刊号里的两段话来概括:

?“北方有条河,叫呼兰河。再往北,有个八卦小镇,叫康金镇。平凡的人们生活在平凡的土地上。每当他们走出这片土地的时候,都说是‘呼兰人’,因为呼兰河是条美丽的河,因为那里曾出了个叫萧红的名人。”

“呼兰河流了许多年,它把许多希望和梦想都渗透在两岸的泥土中,可终究没有流过寂寞的小镇。了却了无望的希望,人们又寄希冀于小镇这神秘的八卦街上,深信这外通天地,内达幽冥的‘八卦’的风水和灵性......这老而悠久的自慰,不知是人们的骄傲,还是人们的悲哀一—永远的希望。”

还有位叫“悠然”的从八卦街走出来的诗人,在征联活动时写道:

八卦街文苑寻梦一片初心三生痴情诗词曲赋笔传道唱大江东去

?二十载华诞迎宾四座锦瑟八方风流笙管笛箫手抚琴吟古道西风

写的荡气回肠,感人至深。代表了呼兰人对《八卦街》的赞美、热爱和期许!

?《八卦街》创刊于年。主要创刊人有孙德福(策划)、张翔(总编)、史文祥(主编)及编委刘建国、贲兰增、郑光辉等。至今,己创办了二十年。

可以想象,沒有资金、没有设备、沒有专业人员,一办就是二十年,没有对文学纯净的爱是坚持不下来的。

在康金,在呼兰人们提起《八卦街》就想到了張翔,二者早己成为双方的代名词。按时间推算创刊时他应该是康金镇党委副书记,主管党群口包括组宣监,想不提都不行。

?关于《八卦街》办刊所遵循的原则,主编史文祥如是说:“办刊宗旨;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打造本土文化特色,推出精品力作;目的:以文“化”人,以文会友,以文载道;作用:驱策文明进步,提升人文素质,实现文艺复兴;特色:弘扬主旋律,形式多样化,反映平民意识,倾听民间声音,挖掘底层故事;精神:无职而尽责,无利而起早,无鞭而奋蹄。”

?

《八卦街》期刊在创刊十周年时,由为《八卦街》做出重大贡献的作者,时任哈尔滨市广电局常务副局长徐宝山,把《八卦街》刊物推荐给了市委书记杜宇新。杜书记在批示中写道:“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八卦街》这份期刊,其中散发出的挚热情怀和泥土芬芳,令人心动。该刊已出了十九期,想来办刊人一定有很多甘苦。当然也有乐在其中。精心呵护这些根植于家乡民众的艺苑小花,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杜宇新书记批示后,市委宣传部用“简报”形式通报全市,宣传、推广《八卦街》办刊经验,得到了全市各界的好评,《八卦街》成为当时最热文化期刊。

《八卦街》期刊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衷心祝愿老家呼兰的《八卦街》期刊越办越好!

萧乡曾有群勤奋人

?呼兰曾经有群最勤奋的人,他们经历了党组织的严後考验;经历了“能上能下继续革命”时代风云变幻;经历了建设家乡的大会战!他们就是一一呼兰县七十年代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被选送到县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提高!

?的确,七十年代家乡还处在人们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发展滞后,人民大众生活在一穷二白的时代。我们这群“青年干部”在党组织的英明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以焦裕禄为榜样,跟着老党员干部一起,以睛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的“大跃进”姿态革命加拼命,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普通人按正规方式生活的时候,而我们却抛弃个人的利益,狠斗私字一闪念,走在建设社会主义,通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大路上!我们意气风发,我们斗志昂扬!我们的心中只有“只争朝夕”!我们心中始终默念着忠于党的事业,把青春献给党;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自己植根于群众之中,从农村大队、人民公社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我们可以大声说一一青春无悔!因为我们奋斗过......

这就是现在的我们一一呼兰县委党校第一批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写给呼兰第一期

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姜文华

年9月15日

端详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伸手触摸一辦落花飘飞的思念,

四十四年的风雨沧桑,

流年转换,

仍然在心中牵伴,

追逐那流金的岁月,

邂逅一捧温暖,

珍藏一份遇见……

记忆,是一片璀璨,

二十几岁的年华,

山花灿漫,

心声盛放在光阴的韵脚里,

理想,抱负成为一种执念,

只为一抹浓浓的纯色,

追逐,向上,奋斗,一路相伴。

多少花开的景致错过,

多少浪漫的故事,

在风烟袅袅中渐行渐远,

多少泪水,多少辛酸,

多少愉悦,多少甘甜,

将永远写在那记忆的流年……

经过岁月打磨,

千垂百炼,

第一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接受了严格的考验,

自信,胆识,力量,内涵,

在智慧中贯穿,

精英,才干,骄子,

在风流中展现。

广阔的兰河大地上,

你们擎起了一片天空尉蓝……

青春已被岁月风干,

年华已不经意间偷偷走远,

脸上刻下了年轮的印记,

遥远的昨天,已变成了沧海桑田……

但你们,依旧从容霸气,

风流不减当年,

铺开万紫千红的不老画卷,

挥笔书写禅心自悟的遣绻,

让夕阳的晚霞,

更加色彩斑澜,

光辉灿烂……

注:(1)诗者糸处级公务员,萧乡才女。代表作《文华诗歌作品选》。

注:(2)上图为县领导参加青干班学员毕业典礼合影。时任县委书记刘永浦、政治部主任赵志忠、党校校长南竹雁等党政领导。

?一班全体女生毕业时与班主任田希海老师合影(二排中为作者)

呼兰人民的母亲河一一呼兰河

?呼兰河源头一一铁力挑山林场段

呼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旧档称布伦山、小额鞥山,新编《黑龙江省志》记作"炉吹山"。分南北两源,南源称小呼兰河,发源于达里带岭,北源称呼兰河,发源于今铁力市太平岭,主要支流有安邦河、拉林清河、格木克河、依吉密河、欧根河、墨尔根河、努敏河、通肯河、泥河等十几条,主干流经铁力、庆安、绥化、望奎、兰西、呼兰6区市县,从呼兰孟家乡张家围子入境,流长70公里,在腰堡街道三家村附近汇入松花江,全长公里。支流所流经的市县有北安、拜泉、海伦、绥棱、望奎、明水、青冈、兰西、巴彦,整个流域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呼兰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它像一条洁白的玉带,流淌在两岸富饶、美丽的黑土地上,哺育了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民,创造了塞外古代悠久的历史文明。

啊,呼兰河!

星辰

年8月10日

啊,呼兰河!

你是天鹅项下一条脉动的血管,

在寂寂的黑土旷野千年流淌。

你潜移默化像大家闺秀,

俊美无须梳妆。

风雨中也会任性,

在电闪雷鸣中掀起波涛骇浪。

欣赏你的性格,

喜欢你的雅量。

就这样蜿蜒欢畅奔向远方,

汇入汹涌澎湃的松花江。

啊,呼兰河!

你是北国文化的摇篮,

小城的生息繁衍在你这里发祥。

你用丰腴的身躯无偿奉献,

你用甘甜的乳汁无私育养。

那片片林田因你而繁茂碧绿,

那袅袅炊烟因你而笙歌飞狂。

放眼沙滩芦苇荷塘,

眺望玉米大豆高梁。

你是洛神赋予的梦幻,

你是美丽富饶的家乡。

啊,呼兰河!

你饱经岁月苍凉,

见证了世代更替民族危亡。

也许拓荒的人文历史不够绵长,

一部呼兰河传让你世界名扬。

这里不仅有萧红笔下的,

淳朴善良艰辛苦难,

更有英雄儿女为你蹈火赴汤。

灵和血的洗礼积淀,

时与运的沉浮开创,

让你变得更加绚丽辉煌!

?注:星辰即金凤君,诗人、作家。哈尔滨市作协会会员。代表作《星辰诗文选》等。

我梦中的呼兰河

在我的老家有一条河

从布伦山流来

从黑土地流过一一那就是呼兰河

她孕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

浇灌着色彩斑斓的田野

不管时空变迁岁月更叠

她总是奔流不息

唱着不朽的歌

在我的心中有一条河

从大兴安岭流来

从我的身边流过一一那就是呼兰河

她呈现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孕育出万紫千红的花朵

无论时事苍桑风雷雨雪

她总是奔流不息

唱着欢快的歌

在我的梦里有一条河

从朦胧中流来

从沧桑里流过一一那就是呼兰河

她经历了一番番酸甜苦辣

修炼成顽强不屈的品格

不管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

她总是奔流不息

唱着顽强的歌

一一天道酬勤

于年7月27日于呼兰老城

呼兰河东岸的啤酒广场

?以下呼兰河部分的图片均来自張翔老师《美在澜湾》一书。这里的“澜湾”指的是呼兰河一道流域。

呼兰河之秋

日落呼兰河

兰河垂钓

?呼兰河大桥

呼兰河大桥夜景

呼兰河二道河桥

呼兰西岗公园

西岗公园位于呼兰公园路西端的高岗处,建于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东门为正门,面对着大街。门前有一座雕刻精细的三门木牌坊,牌坊正中的门楣上镌刻着隶书体“西岗公园”四个大字。

?从公园门口的碑记中得知它建立于上世纪初之后,不由得对创立者肃然起敬。在西方,公园是随市民社会的成熟才出现的,在这之前,有的只是皇家园林和贵族私家园林,平常人难以漫步其间。

?绕过大半个园地,站在园中的小桥上四下望去,东面,呼兰区内房屋鳞次栉比,人烟稠密;西南,呼兰河绕城而过,一片水天空阔;西北,菜畦相连,满眼田园风光。

四望亭

四望亭是年县知事路克尊主持修建,聘请著名匠人“严鲁班”等施工建造。四望亭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既是南方园林风格,又是黑龙江省亭建典范,每年有许多外地游客来观赏。

四望亭是西岗公园景区的第一景点,坐落于公园景区的北侧,不仅与园内树木和其他景点相映成趣,即使在城内抬头西望,也可见其雄姿。

九十年前西岗公园里的“四望亭”

器材:AppleiPhone8Plus

光圈:f/1.8?快门:1/15?焦距:4mm?ISO:50?

年1月呼兰莲花公社参加县三级干部会议代表团成员在西岗公园“四望亭”前合影留念(下排左二为作者)。

四望亭夜景

四望亭是一座清代风格的园林亭子。占地面积80平方米,亭高10米(亭座高1米),建筑特点为八角形,攒尖顶,双重翅角飞檐。内外由16根圆柱支撑。梁坊斗拱饰以精雕彩绘,楹柱红绿生辉,雍容华贵,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百年仙人掌到公园首先想看的就是百年仙人掌,她是亚洲之最,己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株仙人掌在年由一杨姓人家培植,培育了31年,年移入西岗花窖至今。

它在八代花师的培育下,经历了多年的风雨。

年,它60周岁的时候第一次作蕾,共开花12朵。

年开花近千朵,花期长达6个月,并在花落后结果,其果实大似西红柿,小似核桃。

在这多年的时间里,由于花窖矮小等多种原因,这株仙人掌曾被3次消掉主干上部,年又在距地面2米处锯断取出了根部栽在原处,成为现在的一根三干,此外他还经历了2次高空生根。

为能保证仙人掌自由生长,公园管理处将这株仙人掌原来的花窖改建成高18.2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的仙人掌展厅,改善了百岁仙人掌的生存环境。

西岗公园一一人们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uangx.com/gsjbx/9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