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白蛋白
患者
医生我最近吃不下饭,没力气,医院有“白蛋白伐啦?”
阿姨,我跟你说,“白蛋白不是补品,吃不下饭,挂白蛋白没用的呀?”
医生
患者
人家挂的都说很灵的呢!效果很好的啊!
患者
医生帮我转一下方子,我要挂白蛋白……
大爷,你面色红润,营养很好的,血验出来白蛋白不低的,不需要挂的啊!这跟吃个鸡蛋差不多的啊!
医生
患者
以前么可以挂挂氨基酸,现在你们不给我们挂了。现在我每年到了时间我就弄瓶“白蛋白”挂一下,增强抵抗力的呀!不差钱的......
临床上我们经常听到病人及家属询问医生是否有白蛋白供应或哪里买得到白蛋白,然而白蛋白此种“供不应求”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针对社区患者及居民“迷信”白蛋白增强抵抗力或当补品一样使用的现象,特进行科普宣传!
常见社区老百姓对白蛋白认知误区:
认知误区一:
白蛋白营养价值高,能补身体
低白蛋白血症只能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而不是营养指标。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仅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作为机体内的氮源。而氮代谢正常的人应用白蛋白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无差别,且弊大于利。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反而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使循环负荷加重,可能导致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房东
放水淀粉
房东
放水淀粉
认知误区二:
白蛋白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实际上,参与人体免疫机制形成的是球蛋白,而不是白蛋白。而大剂量输注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反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微量α1-酸性糖蛋白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房东
放水淀粉
房东
放水淀粉
认知误区三:
白蛋白应用于肿瘤晚期
及危重患者的救治
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输入白蛋白,还可能会加速肿瘤的增长。对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恶化。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的使用,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及改善疾病的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美国UHC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指南指出:人血白蛋白推荐用于白蛋白水平极低(15g/L)的危重患者,若白蛋白水平在15-20g/L,应视患者情况而定。且急性胰腺炎等患者不适合使用白蛋白。
白蛋白主要作用及适应症
主要作用:
白蛋白的重要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纠正血容量不足。
适应症:
主要用于辅助治疗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
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等等
不良反应
可能会有发冷、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身体不适及皮肤潮红。
免疫系统紊乱:有过敏反应(皮疹、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或过缓,低血压等)。
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慎用疾病及禁忌症
慎用:高血压、心脏代偿不足、食道静脉曲张、肺水肿、正常血容量、肾功能不全无尿者等。
禁忌症:心力衰竭、严重贫血。
所以白蛋白虽好,也不能滥用哦!
白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
看了那么多误区,那么多禁忌,那么白蛋白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而对于血浆白蛋白<25g/L的患者,也被视为可以使用白蛋白制剂的指征。由于此类患者体内白蛋白,无法完成正常的血管内外液体交换,无法有效地承担药物载体的作用。
此外,在某些急性大量失血(>40%血容量)的情况下,由于肝脏无法及时合成充足的白蛋白,也可考虑应用白蛋白制剂。
用法用量
用法:静滴(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或静推,可采用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液适当稀释。静。
滴速:前15min内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2ml/min,但不超过这个速度。
用量:应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g,隔4-6h再重复注射一次。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疾病导致的白蛋白缺乏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
白蛋白剂量公式
所需剂量(g)=(期望达到白蛋白水平-现有水平)(g/L)×2×血浆容量(L),其中乘2,是由于考虑到通常存在组织间隙内白蛋白的缺乏状态,因组织间隙将吸收所输液剂量的一半。
实际剂量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检验结果而定,白蛋白的补充目的是达到临界即可。
小贴士
1
白蛋白不宜与血管收缩药、蛋白水解酶或含酒精的注射剂混合使用。
2
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3
输注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4
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5
白蛋白与呋塞米一起使用时,建议先用呋塞米,再用白蛋白!
文章来源:《丁香园》
-end-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