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肝在线”栏目是由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主办,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承办,段钟平教授、韩涛教授任总编辑,陈煜教授任执行编辑,孔明教授任秘书。专栏聚焦肝衰竭、人工肝等重症肝病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旨在传播肝病相关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新思路,为肝病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临床借鉴与互相切磋的平台。
本期“重肝在线”,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医院肝病四科(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高文、梁晨医师,为我们带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肝衰竭研究简评,以帮助大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肝衰竭是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临床表现为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等为主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肝移植是肝衰竭唯一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肝严重缺乏、需终生免疫抑制治疗及费用高昂等因素受到限制。肝衰竭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其有效治疗方法的发展。但随着细胞工程及再生医学的发展,肝移植的替代策略,如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和组织工程肝已被证明是肝衰竭的潜在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组织的体细胞,包括骨髓、脂肪、脐血、脐带、胎盘等,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优势,基于MSCs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多项研究已证实,MSCs可以保护肝脏损伤,促进肝脏修复,分化为肝细胞,并抑制炎症反应。MSCs的获得相对供肝更简单,移植操作侵入性较低,使其在肝损伤的再生治疗中引起了广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