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主题: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及处理
授课专家:上海交通大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
首播时间:年01月19日(下周二)20:00
课程简介: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一种不同于单纯肝硬化急性失代偿的综合征,是我国主要的肝衰竭类型。引起ACLF的诱因有多种,一旦发生,除了肝脏器官衰竭外,更多的引起其他器官衰竭。临床上应注意准确评估预后,抓住治疗黄金窗口期,及时提出治疗决策。
目前国际上对ACLF的定义仍存在差异。
亚太肝病学会对ACLF的定义为:之前确诊或未确诊的慢性肝病患者,有急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如黄疸和凝血障碍,4周内出现腹水和/或肝性脑病。
欧洲肝病学会及美国肝病学会对ACLF的定义为:在已有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的急性肝功能衰竭,通常有诱发因素,并且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三个月内的死亡率增高(15%)。
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如何,欧洲与中国有哪些不同?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预后评估如何,不同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预测的准确性如何?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处理的特点有哪些,抗病毒、抗感染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本期丁香公开课,丁香园特邀上海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及处理》的话题。
专家简介:
谢青,上海交通大医院感染科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巴斯德研究所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感染性疾病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医院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副会长、以及《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等编委。
-年和年10月-年2月曾两次在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内科系进行肝脏病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和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研究。
从事传染病学专业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各类肝病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卫生部、教育部、八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及教委重点基金、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课题、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白玉兰人才基金等35项课题。近十年来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60余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药物研究。在SCI收录的杂志Hepatology,JHepatology,JClinicalVirology,JViralHepatitis,PlosOne,Apoptosis等以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余篇。参加编写专著共20余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奖、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职业道德标兵、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编辑:戴运怡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丁香公开课全部课程。
内容转载自四川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