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行动者在这里相遇-
年,《慈善法》迎来了四年来第一次“大考”——为深入了解慈善法实施情况,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推动慈善法治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首次慈善法执法检查。
为了促进社会各界在慈善法执法检查中的发声与公共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凤凰网公益、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在9月24日联合主办“社会参与慈善法首次执法检查研讨会”。
作为社会组织代表,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涛在研讨会上针对“《慈善法》施行以来的慈善服务”做了主题发言。
在发言中,李涛说:“社会组织的命门在于自主性,如果不能尊重社会组织的自主性,让它去结合使命定位,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它的功能也是受限的……传统的行政管理系统没有办法为社会组织提供支持。这就是我以前讲的,把一个最优秀的医生放医院里面去,再优秀的医生也发挥不了他的专业作用。”
社会组织陷入“虚弱的繁荣怪圈”?有何表现?为何如此?如何突破?
本文由“协作者云社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