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疗纪录片《人间世2》第8集里有一个这样的病例。
一位名叫郭海洋的小朋友因为突然昏迷、呕吐、说胡话而被紧急送入小儿危急症科就诊。
医生判断孩子有可能是中毒,所以将家长叫到办公室里询问最近给孩子吃了什么,家长的回答让人瞠目结舌。
因为孩子经常咳嗽,所以家长给孩子吃了止咳糖浆长达一年!
后来孩子发了两天热、呕吐,于是家长给孩子喂了成人头孢,去医院又开了头孢和利咽颗粒。
加起来至少给孩子吃了4种药,吃了以后孩子吐得非常严重。
最后医生怀疑是急性药物中毒,血液透析几天后才转危为安。
其实这对父母在给孩子吃药的问题上所犯的错误:长期服用止咳药、重复用药、成人药品掰开给孩子吃,医生们日常接诊时也常常遇到。
首先说止咳药
市面上常见的具有止咳功效的药物,如部分止咳糖浆、甘草片等药品中含有可待因,而我们国家已经要求18岁以下儿童禁用含可待因的感冒药。
而且咳嗽也不是病,它是一种症状,感冒、过敏、哮喘、鼻后滴漏等等都会引起咳嗽。就像呛水会咳嗽将水咳出,而生病时咳嗽咳的是病原、过敏原罢了。
那孩子咳嗽应该怎么办?找到引起咳嗽的病因然后对症护理,比如感冒引起的咳嗽,3个月~1岁的宝宝可以喝适量温水,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一些蜂蜜水来缓解咳嗽的不适。
比止咳药更让我
担心的是家长错误的用药习惯
长期、过量服药1经常遇到很多家长,想让孩子长高个、聪明点,害怕比别人长得慢,就长期给孩子吃鱼肝油、钙片等补药,但这些补药长期过量服用也有可能会造成药物中毒。
更别说有些人还时不时就给宝宝来包板蓝根预防一下感冒以及各种流行病、传染病,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肝、肾造成损伤。
重复、叠加用药2还有家长因为想让生病的孩子快点好起来,擅自增加药量,一包药不够再来一包。担心这个药不给力,再加另一种药一起。
有时候真是防不胜防。
当孩子感冒发热的时候,家长可能会给孩子吃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退热,之后再吃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
两个药品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会叠加,造成药物过量。而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很可能会引发肝功能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肝功能衰竭。
所以家长在用药时一定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并且谨遵医嘱。例如有人为了给宝宝快速退热叠加使用退热药,这也是坚决不行的。联合或交替用药,多降低了一点温度能安抚家长,对孩子却没有额外的好处,反而增加了药物过量带来的肝肾损害风险,所以不建议。
成人药给孩子掰开用3成人的药就更不能给宝宝用了。因为宝宝的身体发育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成人用的药物即使减少用量也不适合孩子。如果实在找不到替代的药品,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粗心的家长,做出这些“坑娃”的事情: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这些年的行医过程中,我经历过许多让人遗憾、痛心的事情。我总是在想:“如果早知道就好了。如果早点知道,病情就不会耽误到这种地步!”孩子感冒了,要赶紧用药缓解症状4很多家长知道孩子感冒了,看着孩子生病难受很心疼,忍不住给孩子吃点什么药,不管它有用没用,用了就觉得自己做了点什么能心安一些。
所以很多感冒的孩子吃了抗生素、各种感冒药、中成药,过几天感冒好了,家长还以为是吃药吃好了,下次孩子再感冒,就越容易按自己的感觉给孩子喂药。
而事实上,普通的感冒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说孩子在经过5到7天,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就会把这些引起我们感冒的病原清除掉。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没有针对感冒的抗病毒药,任何声称对感冒有抗病毒作用的,无论西药中药,都是骗人的。
而感冒药,并不能治愈感冒,只是缓解了感冒的伴随症状,如流涕、发烧、鼻塞等。
所以,我们经常会有一种错觉——孩子的感冒是吃了药才好的。
另外,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不要给6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复方感冒药。
给孩子吃非处方药物
5孩子感冒发烧,怎么安全用药,家长一定要注意,在给孩子用任何药之前,都首先要看看这个药物说明书,看看他的有效成分,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
有很多家长感觉中药药效缓和,喜欢给孩子吃中成药,但是有很多中成药都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没有验证过。
而且很多添加了西药成分,和其它感冒药同时用很容易造成药物过量。例如连花清瘟胶囊、儿童抗感颗粒等。过去的抗流感明星药物板蓝根不在推荐之列。
所以,如果是4~6岁的孩子,不要给他们吃非处方类感冒药,包括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止咳药(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解充血药(如伪黄麻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如果不是医生的意见,4~6岁的孩子尽量不要用这些药。12岁以下儿童不要用含可待因的药物。
滥用抗生素
6阿莫西林不是消炎药
说到头孢类药物和阿莫西林,感冒时有的家长不仅自己吃,还给孩子吃,说是消炎。这是混淆了消炎药和抗生素的概念,头孢类药物和阿莫西林不是所谓的“消炎药”,而是抗生素。
炎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的症状,像过敏、跌打损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都会让身体表现出红肿、痛、热等炎症症状。医学上并不存在“消炎药”这个词,只有抗炎类药物,用于消除炎症症状。抗生素的正确叫法是抗菌药物,它只针对细菌等敏感菌的治疗,或是由其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像感冒引起嗓子红肿,本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抗生素起不到治疗作用。从小就被滥用抗生素将增加儿童耐药概率,导致宝宝真正需要抗生素时不再起作用。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我也理解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无助的,那什么情况判断给不给孩子吃药,医院呢?
一般来说,这些情况下,医院需要去:
1、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感冒的同时还发烧了。
2、呼吸困难,每次呼吸时宝宝的鼻孔都会扩大,还有喘息,每次呼吸或呼吸急促时都会看见肋骨。
3、整个人蔫蔫的,或者很嗜睡。
4、宝宝抗拒吃东西喝水,有脱水的迹象比如尿尿很少、尿液发黄、囟门深陷、眼眶凹陷等。
5、有持续性耳痛。
6、咳嗽持续了2周未见好转。
7、鼻塞或流涕加重或10日后未见改善。
8、有其他的明显不舒服自己没法解释。
那如果宝宝因为感冒引起了发烧呢?
如果宝宝体温不高,整个人精神也不错,能吃、能喝、能睡、能闹腾的,可以不用吃药,居家护理就行,爸妈可以给他们用点加湿器湿润空气,减少鼻道和喉咙的干燥;如果宝宝鼻塞了,可以用生理海盐水喷喷鼻子,或者吸鼻器清洁鼻子,然后让宝宝好好休息、适当多喝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就行。
总之,宝宝怎么舒服怎么来。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或者是整个人很不舒服,吃点退烧药能好受一点,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可以,具体剂量和服用时间,仔细看说明书。
相对来说,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控制退烧时间约为2—4小时。布洛芬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如果宝宝吃药后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或出现超高热、惊厥的现象时,医院。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